因為楊開天的緣故,整個工部也都陷入了某種巨大的驕傲和榮耀當中。
工部從上到下的大小官員,自然沒有置身事外,由尚書大人親自負責,在應天府皇城正門外,搭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凱旋門。
這座凱旋門不但要求宏大威武,更是融入了從墨家地宮那邊傳來的“天工”理念,圖紙參照了楊開天書信中提及的地宮星軌結構和巨樹形態的模擬。
主體采用了堅固的木石結構,核心雕飾上則用了大量的榫卯結構和青銅紋飾。
在肅穆莊嚴中,透出神秘古拙的墨家氣息,隱隱點名了工部在楊開天的帶領下,未來的發展方向。
六部幾乎都忙碌起來,皇宮內部更不用多說!
司禮監、御用監的宦官們,忙得幾乎腳不點地。
圣上親自過問的蟒袍、玉帶、丹書鐵券,全都要一一準備妥當。
歡迎功臣的宴席,要一絲不茍,不但要極盡奢華,更要處處體現出凱旋而歸的特色,每一道菜都有深刻的講究。
后宮嬪妃由母儀天下的馬皇后親自帶領著,編織象征平安和凱旋的金絲彩絳,準備進獻給功臣……
整個朝廷,乃至整個京師,都沉浸在一種極度亢奮的忙碌與期待中。
茶館酒肆里,說書人將撒馬爾罕之戰講得神乎其神,帖木兒死在地宮更是被描繪成“天雷亟頂,尸骨無存”。
街頭巷尾,百姓們熱議著即將到來的凱旋盛典,猜測著那位從未見過但名動天下的“神機國師”秦楓和“再造天工”的楊侍郎會是何等風采。
商鋪掌柜們更是喜笑顏開,預見了慶典期間洶涌的人潮和滾滾的財源。
深秋的夜風帶著一絲涼意,卻吹不熄應天府內處處點燃的燈火和人心頭那團熾熱的火焰。
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那支承載著鐵血功勛與無限可能的凱旋之師,載著無上榮光,從遙遠而神奇的西域,駛回金陵帝闕。
這是勝利的歸途,也是一個煌煌盛世的嶄新起點。
驛道之上,那封帶著工部特殊火漆標記、由楊開天地宮之中發回的最新的、記載著更為深邃圖稿和構想的密匣,正日夜兼程地穿越山河,它所承載的重量,冰冷而熾熱,正指向那萬頃碧波之外的世界。
……
大勝的捷報如同插上了翅膀,飛遍大明的山川城郭。
西征的最終功勛尚未抵京,整個應天府乃至從西域到金陵的數千里驛道上,便已提前沸騰在一種近乎神圣的狂歡預備之中。
而這份集合了大明朝堂與民間,飽含著對未來無限憧憬匯聚而成的盛大慶典,終于在洪武十六年初冬薄霧彌漫的清晨,迎來了萬眾矚目的凱旋隊伍。
是啊,還是洪武十六年!
此次出征之前,只怕是誰也沒有想到,出兵三十萬,深入西域作戰,面對有著雄厚基礎,掌握著巨大地利優勢的帖木兒汗國,竟連區區一年都沒有堅持到!
事實上,哪怕是統率這支大軍的魏國公徐達,也做了曠日持久的戰斗準備,甚至跟家里人的書信里,都透露出要將這次西征大戰進行到底的決心。
可是現在,從大軍四月出發,現在也才只有不到十二月,就迎來了大軍凱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