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哪敢居功啊,立刻謙遜起來:“哎呀,那可不是王某的合作伙伴,王某能做到如今的地步,還是多虧了咱們八路軍的支持,而且我相信咱們八路軍的事業是正義的,是偉大的,正所謂得道者多助,我相信咱們八路軍這邊肯定也早就收到了情報。”
參謀長笑著搖了搖頭:“你啊你啊,馬屁話真是不重樣,我都快被你給拍暈嘍。”
實際上,八路軍的確已經收到了情報,知道鬼子站大戰略上進行了一些調整。
但跟王仁迅這樣,甚至直接拿到了高級軍事會議的會議記錄比起來,還是遜色了不少。
旅長看著報告書,甚至能想象出鬼子在開會時的細節。
看完報告書,旅長沉聲道:“你的這些情報很重要,給我們補足了很多信息,結合最近晉綏軍的動向,我們可以明確地得出結論,這次晉綏軍只怕也趁著鬼子對我們進行大掃蕩的時機動手了。”
一句話說完,旅部內立刻就陷入了沉默。
倒不是對未來有多擔心,而是心中十分沉痛。
在如今山川破碎的階段,有的人卻還是只考慮著自身利益,并沒有將國家放在心上。
參謀長嘆息道:“唉,最近晉綏軍在媒體上的動靜鬧得不小,只怕就是在給接下來的行動造勢呢。”
有人或許就要疑惑了,媒體鬧得再厲害,我手里頭有兵有槍,難道還會怕了?
呵呵,媒體顛倒黑白、斷章取義的危害,可一點也不小。
國府一直以來對待八路軍就是進行妖魔化宣傳,在他們的口中,八路軍就是“賄賂”“侵吞公款”“焚燒”“奸y”“殺戮”“賣y”“高利貸”“赤匪”“共c共qi”等的代名詞。
就連那位都曾經說過,知識分子的一支筆堪比“三千毛瑟精兵”。
這樣妖魔化的宣傳,除了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民的認知之外,主要還會影響到國際勢力對八路軍的印象,就像前文出現過的爾東先生,一開始對八路軍就沒有任何好印象。
八路軍進入魔都之前,國府的宣傳也是八路軍要屠城,搞得魔都城內人心惶惶,若非子弟兵們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甚至睡在大街上,說不定國府的陰謀就得逞了。
當然,如果你非要說新聞媒體的報道無所謂,那您說得對。
那最近晉綏軍在媒體上鬧了些什么動靜呢?
其實也沒啥,就是顛倒黑白,歪曲事實而已。
八路軍出動大量部隊,在華北與鬼子交戰的消息,在國內的報紙上多有報道。
由于八路軍戰果斐然,一時間舉國振奮,就連華南地區接連有國土淪陷,都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過隨著晉綏軍加入戰局,并在初期取得了不少“勝利”之后,這種宣傳一下子就變成了鋪天蓋地。
但晉綏軍敗得太快了!
僅僅只是一天!
原本還在壓著鬼子打的晉綏軍,突然一下子就潰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