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石從主體分離后,很快便會由血紅色的材質蛻變成橙黃色,而橙黃色的劍身在江秉不斷的用光焰之錘敲幾下,又變得如同黃金般摧殘的金色。
兩米多的劍身之上,密密麻麻篆刻著無數的符文,作為江秉這段時間研究那些符文之語的代表。
自從得到符文之語相關的體系知識,江秉便一直在發掘它們埋藏的潛力。
作為一名“鑄造者”,他對于符文的理解能力完全不是佐敦·庫勒之流所能比擬的。
而且這種創世語言意外的與他相性相合。
這種直指世界基石規則的符文的確如他所想,某種意義上乃是‘創世代碼’。
文字自誕生之初便被用來記錄信息,它天然就是信息的最佳載體。
無論是適用性,還是它在神秘領域的象征性,它都遠超其他載體。
符文之語可以說是世界規則的化顯,還是諸天萬界最底層的那些基石規則的化顯。
當然,也只是對于世界規則最拙劣的模仿。
自暗黑中得到這些符文本就是庇護之地的法師們窺探世界本質時總結簡化而來。
它們與最初的‘創世代碼’的關系有點像簡化字和甲骨文的區別,只不過簡化字主要集中于文字書寫方便可流通性,而這些佶屈聱牙的符文誕生則是發現它們的法師們不得已而為之。
他們的視野太過狹隘,位格太過淺薄,根本無法理解、記憶、記錄那最初的‘創世代碼’。
所以他們之中最具才情的那批人只能將其不斷簡化,拆分,任其蘊含的信息不斷稀薄,直至他們可以接受的程度。
因此,江秉拿到手的知識只能算是殘次品。
只不過對于當下階段的他來講,這份知識正好合適,正好用于他在‘創世代碼’方面啟蒙。
恰當的宛若有人通過“門匙”精心將這本‘入門書籍’在最合適的時間段塞到了一個最合適的人的手中。
與此相比,世界之石中記載的‘信息’就太過于高深,以至于他參悟起來約等于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翻開了一本高等數學,全然無法理解其中的點點滴滴。
“鑄造者”的晉升之路非常簡單,自身領域相關概念的繼續累積和與世界相關信息(萬物知識)的獲取,符文顯然就是其中最精華的一部分,可以大大加快他的晉升速度。
前者充實他的存在和構成強度,而后者則能拔高他的‘位格’。
后者需要前者作為地基支撐,而前者則需要后者破開壁障,兩者相輔相成。
所以江秉這段時間只要一有空閑便會回到自己的‘工坊’中參詳符文。
實際今日,他可以自豪的宣稱:“我,已參透了符文。”
當然,只是那33個已經被前人發現固定的暗黑世界符文。
符文之路是沒有盡頭的,符文數量和符文之語同樣是沒有盡頭的,符文所表現出來的形制也是沒有盡頭的。
暗黑世界的符文道路只是其中一條分支罷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