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天賦,努力,甚至一時的運氣。卻會把失敗的責任推給社會,原生家庭,或者命運。
隨著時間的推移,功成名就的弟弟妹妹們逐漸忘記了老大的犧牲。認為自己的成功只是因為自己足夠優秀。
父母也逐漸忘記了老大的付出。畢竟和那些給著大把的孝敬,說出去也長面子的孩子比起來,老大實在上不了臺面。
哪怕是一個家庭,只要不是獨生子女,那父母就不可能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
父母也是人,也有人的虛榮,人的見利忘義,以及人的忘恩負義。
于是,耗盡一切的老大逐漸被嫌棄。
原來的憨厚變成了現在的笨拙。原來的實在變成了現在的愚蠢。
原來的付出……已經沒人在提起。
老大變成了父母眼中最沒出息,最沒存在感的累贅。變成了弟弟妹妹眼中又窮又笨還沒素質的蠢人。
作為本土干部,姜斌親眼見證了這里的快速衰落。也親身經歷了某種殘酷和悲哀。
當然,姜斌并沒有什么抱怨,周嚴也沒有惡感。
情勢比人強。這不是哪個人的意志能左右的。
周嚴也觀察著姜斌。他當然不知道姜斌此刻心中的感慨。看著姜斌似哭似笑,似悲似怒的表情忍不住暗自奇怪。
“這老家伙看起來好奇怪,是在醞釀表演的情緒嗎?”
“姜省長,姜省長?”周嚴試探著叫了兩聲。
姜斌一下子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剛剛失態了。連忙收拾起心情:“周書記,你剛才說的我原則上同意。”
“你寫的那個關于吉鋼的前景分析,雖然有主觀臆測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可是就憑這些,吉鋼的工人未必能夠組織起來對抗......”
姜斌把后面的話收了回去,在他的位置上,有些話連提也不方便提。
“而且,你也應該明白,政府下決心做的事,就一定會做到的。解決鬧事的人,方法多的是,并不算困難。”
“汪書記的做法,在高層支持者很多,這也是他能從江省調任吉北的原因......”
姜斌一口氣把心中的顧慮都說了出來。根本不給周嚴思考的時間。
很顯然,這是試探,也是考驗。
如果周嚴不能給一個讓他滿意的答案,下面的事情,姜斌一定會選擇作壁上觀。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對姜斌來說,似乎才是收益最大的選擇。
周嚴大概能猜出姜斌的想法。以姜斌一貫謹慎的風格,這次被硬拉下水,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
不過周嚴眼下也很難給他更多的承諾。一個縣委書記說的再如何天花亂墜,姜斌也不會相信。
在見到姜斌之前,周嚴本也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只是當一回神棍,賣個便宜人情。
不過聽姜斌說了這么多,周嚴反倒臨時改了主意。
直了直身子,周嚴嚴肅起來:“姜省長。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說。這您是能理解的。”
“這么說吧,我只想以個人名義求您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