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寬是吳常健的鐵桿,在安全部門權力很大。
雖然這次三處那個處長被拿下,但并沒有動搖馮寬的根基。
扳倒馮寬,單靠紀委可不夠。安全部門太特殊,沒有內部力量支持,連搜集證據都做不到,就別說扳倒了。
“朱書記恢復的挺好。他說方便的時候,想見見你。”呂進說。
“沒說什么事?這個老朱,嘴可夠嚴的!”
呂進笑笑:“朱書記是個狠人!”
周嚴奇怪的看看呂進,不明白這句話什么意思。
“感覺,我說的是我的感覺!”呂進解釋。
“確實是個狠人。來一次帝都,自己的事兒還沒做,就鬧出這么大的動靜!老朱不止是個狠人,還是個災星!”
周嚴一句調侃,確實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
帝都清理勸返點的工作還在繼續。
見勢不妙的地方政府火速撤掉這些勸返點。有不死心的,還想把勸返點的人弄回去,但大部分都被攔截下來。
那些靠著勸返點吃飯的混混兒,抓的抓逃的逃。
高層已經派出幾個調查組分赴各省進行專項督查。情況最嚴重的幾個省,分管領導被要求到帝都相關部門說明問題。
帝都范圍內,大量參與的基層干部接受調查,一大批鎮長,村長落馬。
由上至下,由內到外,誰也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人被牽扯進去。
不知不覺間,主角已經從信訪局變到公安機關,最終變成了紀委。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紀委顯然絲毫沒有控制范圍的意思。
在很多人尚在關注那些勸返點的處理時,紀委的幾個室主任已經帶隊出發。
據說事情發生后的第三天,一篇新聞社記者的文章就以內參的形式,擺在中樞大佬的面前。
隨即這篇文章便出現在各省領導的辦公桌上。
也正是因此,紀委的大動作沒人站出來提意見。
師出有名。就憑這四個字,以及王書記當晚親自出現在城西分局的明確態度,就沒人愿意出頭去硬剛。
秀肌肉。或者說,醉翁之意不在酒。
對此立場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判斷。
但如果再加上被紀委帶走的那位集團老總,情況就更加耐人尋味。
沒人會相信就因為兩個小輩的矛盾,王家會反應如此激烈。
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落在了江省。
那里才應該是各方角力的關鍵。因為那里的利益最大。
江省牽涉的利益確實最大。上一年,江省gdp首次站上萬億級別,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指標,江省更是有了跨越式發展。
如果再加上一些不能明說的因素,高層要把江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的需求就會更加迫切。
哪怕是在集權制的國家,高層和地方勢力以及集團勢力的矛盾也是不可能消失的。
只不過會以更隱蔽的方式存在。
而當人們以為找到重點,開始思考江省的問題時,一系列的人事調整又讓情況變得撲朔迷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