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遷移戶,但是這老家帶回來的傳統習俗也沒丟下,算是個念想。
每年過年前,家里就會蒸一大框饅頭,需要周圍的鄰居幫忙一起蒸,還要包紅薯餡、胡蘿卜餡的包子,以及蒸花糕,做好之后放在袋子里,能吃到年后正月十五。
一般頭天晚上就會開始和面,放自制的酵母或者堿水,把面粉倒在框里蓋上布,到凌晨的時候就會發好。
白天的時候,周圍鄰居喊一聲就會去家里幫忙,幾個人聊著天開始和面切饅頭,燒鍋等等。
尤其蒸花糕是個技術活,棗糕其實就是用白面蒸的,用搟面杖搟成長條,用刀背在上面壓花刀,壓成條紋狀的,再盤成花兒一樣的圖案,最后在花朵中間放幾個大紅棗點綴一下,就開始放進鍋里蒸了。
這種花糕一般是要給家里供奉的神仙上供的,之后人才可以吃。
家里的孩子們也很期待蒸饅頭這一天,每次都能吃上白面饃饃和包子,一次都能吃四五個,吃的肚皮溜圓。
蘇陽來到了北大窯,看了看窯洞的情況,準備過了年,先簡單的修飾一下,預留出幾間窯洞當做工作間,其余的就用磚頭給壘起來,現在光是堵住窯門并不安全。
“陽哥,昨天我把黃皮子給賣了,一共四十塊錢,霍大夫還說以后有的話還要。”哈孜克手里握著錢給蘇陽一半,蘇陽沒接,讓他自己留著花。
“我看西邊的窯洞里還有幾窩,等晚上再下點夾子就好了,也頂你干幾天活了。”
哈孜克高興的應著:“今天早晨我就已經下了,現在還沒去看,我這就去看看。”
北大窯這邊是位于三不挨的荒地里,周圍還有野雞和野兔子,有時候還會在窯頂上噓窩,如果夜里去捂一下,運氣好的話能捂住野雞。
但是晚上實在是太冷了,根本走不出窯門。
蘇陽拉著尺子在窯洞里量了一些尺寸,準備定做幾個鐵門,回來的時候找泥瓦匠在里面把窯洞給隔開,弄個休息和吃飯的地方,大家中午吃飯的時候就在外面席地而坐,總歸是不太方便。
原本蘇陽想在鄉里租個大庫房做鑒定所的,但是想到村里人家里多少都有些事,來回跑上班不方便,就暫時在村子附近做了。
“陽哥,又逮到兩只黃皮子,你快來看看...”哈孜克在西邊喊了起來。
蘇陽立刻跑了過去,男人對這種逮雞捉魚的事情最感興趣,看到被夾住的黃皮子,拎著得有五六斤重,“哈孜,你要是不賣的話,這皮子能做個手套子,可軟和了。”
哈孜克憨憨一笑:“我手不冷,只要能換成錢,我心里就暖呼呼的。”
“反正現在也沒說啥活,你那手上都是凍瘡,多用熱水燙燙。”
“我知道陽哥。”
蘇陽在附近溜達了一圈,指導哈孜克從小口徑步槍練習了一會,已經有一些準頭了,也就放心了,以后遇到什么危險,起碼也能用槍來嚇唬一下了。
離開北大窯,蘇陽從家里切了幾公斤的豬肉來到后院里,陳二老光棍漢子一個,過年的時候也沒準備什么年貨,就給他切了一些豬肉,可以包幾頓豬肉餃子。
“陳叔,這些豬頭你留著吃,等晚上的時候哈孜克也搬過來住,你們在一塊能湊個伴。”
陳叔揉著眼睛,一把年紀了,看見蘇陽就跟見到親兒子一樣。
“那行嘞,我這邊空大,哈孜克來了有地睡。”陳二接過豬肉囑咐了幾句:“你們回家的時候注意我安全,早點回來。”
“放心吧陳叔,就回去待幾天,過幾天就回來了。”蘇陽笑笑,幫忙飲完羊便回家了。
臨近傍晚的時候,一輛黑色的小汽車開進了喬木村。
一路上摁著喇叭,在陳大明那里問了問路,便朝著蘇陽家里來了。
蘇陽聽到聲音就出來看看,一輛黑色的奧拓停在門口,從上面下來一個中年男人,一臉笑容的走了過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