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屋外來了兩個人,聞著院子的香味,咽了一口口水。
“三叔,三嬸,你們吃了嗎?”蘇陽端著一碗肉剛好從廚屋出來,準備給爺爺送去一碗。
三嬸看了眼碗里滿當當的肉,嘀咕了一句:“好家伙,家里再有肉也不是這么個吃法啊,這一碗肉都能吃好幾天。”
“家里還有,沒事。”蘇老娘從屋里出來:“他嬸子吃飯了嗎,要不再吃點?”
“不了不了,我們找陽子有點事,想打聽下遷戶口的事。”
蘇陽眉頭一皺,有些無奈:三叔三嬸,我早就跟你們說過了,遷戶口不能道聽途說,再說了那邊現在已經禁采了,真挖不到什么東西了。”
老兩口對視一眼,灰溜溜的嘆了口氣,感覺錯過了發財的機會。
“三叔你跟我媽他們聊聊吧,實在不行你們就去那邊打打工,機會總歸比這里多。”
蘇陽說著就端著碗筷出門了,老爺子正在家里刷假牙,聞到肉香胃口也上來了,現在啃雞肉也不在話下。胃口好了,整個人神色也紅潤起來。
老爺子聽說明天要去鄉里開報告會,骨子里一種驕傲,就是村長也沒去鄉里做過報告。
沒多久,劉村長披著衣服來到老院里,一進門就給老爺子放下一袋雞蛋,“蘇老爺子現在身子骨可以啊,這些雞蛋都是自家雞下的,多補補。”
隨后看向蘇陽:“陽子,我剛才接到上頭通知了,明天去鄉里開會,要聽你小子的報告會,你現在可以嘛,老子從公社干到現在,可都沒在鄉里發過言嘞。”
蘇陽嘿嘿笑著:“害,我這正想找您請教請教呢...”
隨后蘇陽就拉著劉村長坐下,在屋里讀了一遍稿子,有哪些是犯忌諱的,又重新潤色了一下,在這個經濟浪潮的新時代,總歸是有一些不該說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長就早早的來到家里等蘇陽了,準備搭個順風車一道去鄉里。
路程不遠,車子開了二十分鐘就來到了鄉政府機關大院,剛進門,大軍穿著中山裝就已經等猴多時了。
“陽子,今天鄉里的領導都來了,都要聽你的報告,等會可不要緊張,好好說哈,等結束了以后我帶你去見見領導,黃河故道的事我已經通過氣了,你再給好好說道說道,準成。”
蘇陽走進大院,圍墻上掛著“招商引資的”的紅色條幅,這兩年鄉里大力發展經濟,無論是明面還是暗面,公家都使了不少勁兒。凡是能帶動鄉鎮經濟的,公家都會大力扶持。
一進到會議室,屋子里已經坐了百十個人,里面充斥著濃烈的煙味。
在大軍的引導下,他們坐在了最前排的位置上,聽完他們前期的民生規劃安置報告,隨后話鋒一轉,看向蘇陽:“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咱們花園行政村田洼村的蘇陽小同志,他們是最早一批到西北的遷移戶,從一窮二白到風生水起....”
“從一個人人嫌棄的農村巴郎子,到承包百畝河床,再都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玉雕大師,他究竟是如何發家致富的,我們有請蘇陽小同志上臺給我們做報告,大家掌聲呱唧呱唧....”
大軍使勁的拍著手,推了推蘇陽的胳膊:“陽子,到你了!”
蘇陽緩過神來,長呼了一口氣,大步的走向演講臺,臺下百十雙眼睛齊刷刷的看了過來,有些人開始引論紛紛。
看著蘇陽的年紀,對著他剛才的名頭,大家還是有些不信任。
蘇陽簡單的做了下自我介紹,將為什么遷到和田,如何落地生根,以及如何挖玉致富的事情說了一遍。
蘇陽并沒有添油加醋,而是實事求是的敘述,大家聽的津津有味,盡管聽到和田的氣候環境,以及異鄉的情節時,多少有些感慨。
但大家更在乎的是那里一年四季都能掙到錢的門路,大山里的山貨和野豬;農田里的果園和棉花;還有昆侖山下的河流,水里的魚獲;瑪麗艷河床的玉石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