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子,我們自然不會反悔,只是想等廣告到期了,我們想繼續懸掛鑒定廣告,到時候接了單子就交給你來做嘛,我們合作共贏怎么樣嘛!”
合作共贏。
蘇陽倒是來了興趣,便跟他們詢問起來。
自從鑒定廣告掛上去之后,生意明顯比周邊沒有廣告的店鋪紅火了許多。顧客們駐足時,目光總會被那塊醒目的“官方鑒定“招牌吸引。
仿佛有了這塊招牌,店里的玉石都鍍上了一層可信的光暈。
成交率節節攀升,連帶著客單價也水漲船高。
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發現了商機,帶有鑒定證書的玉制品會更好賣。那些對玉石一知半解的客人,在看到鑒定證書后,往往會爽快地掏錢買單。
這就是未來玉制品的發展趨勢。
這些在商海沉浮多年的老江湖,眼光果然毒辣。
老侯摩挲著手中的玉佩,若有所思地道,“不出幾年,恐怕連一顆小小的玉石耳釘,都得配上官方鑒定證書才能賣得出去。“
“是啊,到時候鑒定所的生意可就火了嘛。”
蘇陽倒是沒有想到這個層面,不得不說,商人的眼光永遠是超前的。所以他們才想提前規劃,屆時分一杯羹。
“那行,到時候你們繼續掛著廣告,有單子我做,咱們三七分成怎么樣?”
幾位商人交換了一個眼神,紛紛點頭同意。
他們心里清楚,鑒定生意最關鍵的并非技術或人力,而是官方認可的資質。
放眼整個和田地區,具備這種資質的鑒定機構除了玉石協會,蘇陽這里就是唯一。
正當眾人準備敲定合作細節時,門口走進來兩個人,一老一少,從面相來看,應是父子。
幾個人立刻在門前讓出一條道來。
也想再見識一下蘇陽的鑒定能力。
“聽說你們這有個年輕的鑒定專家叫蘇陽,我想讓他幫我鑒定一下。”
一進門,年輕的巴郎子就開口道,讓蘇陽下意識警惕了起來。
這分明就是沖自己來的。
一打聽,果然情況比較復雜。
年輕的巴郎子看樣子三十多歲,面色灰黃,并非是本地人,身穿洗的發白的藍黑色西裝,眼神在屋里有些飄忽不定。
身后的老頭五十左右,穿著羊皮子襖,雙手操在袖筒里,操著一口北方口音。
“老板,俺這里有一些玉珠子,你給俺看看唄。”
隨后年輕的巴郎子從兜里踏出一塊灰布,打開后攤在柜臺上。
幾個人湊著看了過來,有幾顆白色的珠子零零散散散落在桌面上,顏色糯白發黃,在自然光下泛著溫吞的光。
老侯捏起一顆湊到眼前,珠子約莫拇指蓋大小,表面浮著層渾濁的油膜,像是被歲月沁透的色。對著光轉兩圈,隱約能瞧見絮狀的云紋,卻像是蒙了層薄紗。
“這珠子成色不錯嘛。”老侯悄然出聲,又撿起幾顆珠子看了看,“確實是和田白玉,還是水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