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全墨的料子比較稀有,在歷史上也很受歡迎,尤其是清早期康熙年間,因為全黑有辟邪的說法,所以大家習慣將墨玉刻上自己的名字,用來制作玉璽。
比如康熙二十九年,皇帝用墨玉為自己雕刻了一個“奉天法祖親賢愛民”璽,用漢文篆書滿文璽書體,十五點六厘見方,厚九點八厘,紐高五,附系黃色綬帶及牙牌,以鎮災辟邪的作用。
還有“弘揚天運之寶”璽,方六寸,厚二寸,交龍紐,高三寸,作用是弘揚天運,以重視旌表紀念。另外還有“統轄全軍之印”,方五寸三分,厚一寸三分,交龍鈕,高二寸二分,是清朝統領三軍的御賜將印。
蘇陽將那塊點墨的石頭順手給丟進了河里,有肉吃了,誰特么還喝湯。
“叔叔,這是什么石頭啊,好漂亮。”阿吉麗瞪著眼睛看著石頭,上面反襯著明晃晃的太陽光。
“這個叫做墨玉,要是在外面可以買好幾頭羊呢。”
“我才不信呢,石頭就是石頭,沒有羊肉好吃。”
蘇陽笑了笑,隨即將大石頭放在一旁,又拎著抄網繼續探底了。
要是在七八月份的時候,蘇陽挽起褲腿就跳下去了,還用得著這么抄底。
蘇陽將抄網探到河底,在地下來回攪拌了一下,隨即抬起,網里沉甸甸的有兩公斤的石頭。
抬到岸邊,阿吉麗還以為有魚了呢,高興的跑了過來,看到這滿網的碎石子,頓時撅起了嘴巴。
“叔叔,魚呢?”
“哈哈哈,阿吉麗你先在旁邊玩一會,等會我就給你捉一條大的。”
“好吧。”阿吉麗噘著嘴只好跑到了一邊,去丟石子去了。
蘇陽將網里的石頭全部倒出來,仔細挑選了一遍,這次有一塊聚墨,一塊全墨,剩下的都是雜石頭。
現在蘇陽不缺料子,缺的是極品料子,所以這次來深山的目的就是只要好的,墨玉只要全墨,白玉只要羊脂白,碧玉只要菠菜綠,米達只要且末白,剩下的料子在自己眼里就是垃圾。
蘇陽想也沒想,就將網里的石頭給丟了下去,就連那一塊聚墨也包括在內。
在連續抄底了兩網之后,蘇陽已經有些累了,看著天色也不早了,只好將撈起來的料子裝進尿素袋子里。
在阿吉麗的小眼神下,蘇陽又撈了幾網的魚。
終于逮到了一只個頭比較大的厚唇子。
厚唇子也有兩種魚,一種是有鱗的魚,顏色相對淺一些,伊犁人都叫棒子魚。還有一種是無鱗的魚,也叫黃瓜魚,這兩種魚在喀什、和田地區統稱為厚唇子魚。
“阿吉麗你看,這只魚夠不夠大?”蘇陽拎著厚唇子,朝阿吉麗叫道:“晚上我們一起燉魚吃怎么樣?”
“好啊好啊,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吃魚了。”
阿吉麗說話,聽著還怪可憐的,實際上部落的人也不愛吃魚,因為有刺,他們覺得魚是危險的動物,所以平時只有小孩子鬧著吃,他們才會出來撈一次魚。
揀完魚,小小的背簍里已經裝滿,加起來有七八條魚,夠他們吃好幾天的了。
阿吉麗雖然年紀小,但是力氣大,直接將背簍背起來,高興的在前面走著。
蘇陽一只手扛著抄網,一只手拎著化肥袋子,往部落的方向而去。
這會兒,在河谷趕牧的人也準備回去了。
羊群在身后跟著,就跟大部隊一樣,偶爾低頭吃著腳下的草,大黃狗偶爾叫幾聲。
阿吉麗在路上,有時候跑到一邊采一些花,綁在一起還挺好看的。
現在昆侖山上也開了一些野花,有xj銀蓮花、雪兔子花、頂冰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