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被收拾的一塵不染,就連后院也打掃干凈了,小院里依舊保留著原來的布局,只是換了主人。
蘇陽和古麗來到后院的房間看了看,中間的三間堂屋,里面也比較寬敞。
里面的老式家具做換新的,按照京城四合院的裝修,應該是套著舊皮換新裝。
這樣既保留外形的歷史感,人也住的舒服。
“古麗,這兩天找些人把老家具打包賣掉,另外再購置一些新的家具過來,還要買一些電視機收音機,以后就是我們的家了。”
古麗看著蘇陽,開心的點點頭。
畢竟在買房時,上面寫著她的名字,她也是這個家的主人,更有歸屬感。
“屋里還要重新裝修一下,刷一層大白,你看墻底的石灰都已經脫落了,夏天容易生蟲。”
“嗯好!都聽你的。”
古麗像個幸福的小女人拉著蘇陽的手,緊緊跟著。
隨后他們又看了看院子的角角落落,西配房里還有一套玉石雕刻的工具,這個蘇陽就不舍的賣掉了,以后留著可以用到。
現在有了商鋪以后,就可以找一些小玉石作坊,把河床上的那些料子給雕刻成器,在這里售賣。
更關鍵的是,可以打出玉石鑒定的招牌,承接所有客商的玉石貨源,這里作為他的根據地,就更方便一些。
看過院子,蘇陽送古麗來到不遠處的店里,蘇陽則去了附近的廣告打印店,定做了一塊招牌。
如今自己的名字已經被玉石圈熟知,便是一個活招牌,蘇陽干脆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等有時間去一趟抱石軒,跟老頭子打個招呼,再把抱石軒的名號打上去。
相對于蘇陽這個名字,更多的人認識馬學武這個玉雕界的活化石。
吃虧就吃在年輕上面了。
沒辦法,在大家心里,老師傅的手藝就是比年輕人的好。
“蘇陽玉石鋪,先這么叫著吧”。
“至于業務,承接玉石鑒定、玉器批發零售、原石買賣、玉雕定制、對外出口等,都可以做嘛。”
蘇陽一邊思索,一邊喃喃道。
事實也是如此,關于玉石的業務,沒有蘇陽不能做的。只要你有錢,就是昆侖冰玉,現在也能給你拿出來。
蘇陽來到古麗店里,生意還不錯,有一些顧客正在看料子,蘇陽跟古麗打了聲招呼便走了。
和田有玉石售賣一條街的建設路,同樣也有雕刻加工一條街的昌華路。
距離這里有些距離,因為雕刻加工屬于后期產業,聲音比較擾民,所以一般都遠離鬧市區。
蘇陽騎著摩托車來到昌華路,這里是各種小檔口作業,不比建設路熱鬧,也沒有那么多人,走進去就是各種機器的打磨聲。
門口停著摩托車和運貨用的三輪車,有些人一筐筐的拿貨,叮叮咣咣的裝著百十個鐲子。
小作坊就是這樣,利潤不高,吃的是力氣,量多了就賺點錢,量少一樣賠錢賺吆喝。
有好些小作坊接不到單子,關門的也有不少。
蘇陽走進一家檔口,這家檔口是之前卡布提推薦的,老板王春生是個靠譜的人,不弄虛作假,不像有些鋪子會把邊角料落下,轉賣到玉石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