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臺,已經不少了。
相比挖機和鏟車這種大家伙,拖拉機的用處更為廣泛,換個犁頭就能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拖拉機等大型農機的生產可能更多依賴外部供應,本地制造只占少部分。
像遠大農機廠是半自動化的生產工廠,中型輪式拖拉機年產量大概在三千臺左右。
蘇陽想了想,在這種需求量空前膨脹的時代,十臺也足夠了。
“行啊,王科長,那就十臺嘛,你看這個價格是不是給我們便宜點,畢竟我們要的多,咱們又是老朋友了嘛。”
不管怎么樣,蘇陽還是該還價的。
該省省,該花花。
“巴郎子,不瞞你說,現在機器不好弄嘛,現在全地區都在推廣棉花,現在機器不夠用嘛,這十臺還是我特意給你留下的嘛。”
蘇陽心里暗自呸了一聲,這老狐貍,說話都不打草稿的。
“那要不這樣,這機器嘛還是老價錢,一百五一天嘛,但是司機嘛,我倒是可以給你找幾個便宜的師傅,你看怎么樣?”
蘇陽想了想,也無奈的點點頭。
這年頭只有人最便宜。
“行嘛,謝謝王科長了,那這樣吧,明天一早能不能直接開到墨鈺縣,我等著用嘛。”
王科長點點頭,欣喜的笑了笑。
“那自然是沒問題嘛。”
隨后兩個人簡單的簽了一個協議,蘇陽先付了二十天的機器錢。保守估計,二十天也差不多夠用了。
一共是三萬塊錢。
蘇陽付錢很爽快,王科長也很樂意跟蘇陽合作。
如果是在制造業發達的后世,像這種供需關系應該是反過來的,有錢的買主才是大爺。可在這個物資緊缺的時代,有資源的才是大爺。
蘇陽出了門,保安大爺親自給拉開了鐵門,目送著蘇陽走遠。
蘇陽沿著回家的柏油馬路,沿路上微風拂面,路兩旁的地里零星的一些人在忙碌。
已經有人開始收拾地了,如果不用拖拉機,就要人工開墾,或者是騾子拉鐵犁頭,這幾天需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
剛回到喬木村,迎面就撲來一股子秸稈的陳舊霉味。
空氣中都漂浮著紛紛擾擾的秸稈。
“娘的,這才幾天,怎么搞的烏煙瘴氣的?”
這會,陳菊在小賣部門口看到了蘇陽,立刻走了過來。
“陽子,你可算是回來了,你瞅瞅這村里就跟鬼子掃蕩似的,弄得狼煙遍地的,你說說這該怎么辦吧?”
蘇陽疑惑的看了看天氣,現在刮的是北風,風從林場吹過來,怪不得整個村里跟霧霾似的。
“行,我這就過去看看。”
蘇陽騎著摩托車來到了林場,剛停下車子,一抬頭就望見了震驚的一幕。整個林場被堆滿了秸稈,林場外還停著十幾輛的地板車,等著過稱。
不遠處還有三臺打料機正在工作,幾個人頭上系著毛巾,就露著兩只眼睛,身上布滿了秸稈碎末。
“六子?六子?”
“六子,你特么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