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現在還沒思考那么多的細節,目前就是先找到地方才行,首先就要滿足車來車往的交通條件,還有工人上工的便利條件,這就需要一個很大的地方,而且距離市區還不要太遠。
“阿達西,你有什么地方推薦嘛,要便宜的嘛,還要地方大一些的!”
大胡子思索一會,想起了一個地方。
“我倒是有一個地方嘛!”
“就在鴿子巷后面的古蘭街嘛,現在有個廢棄的廠子,原來是個農業種子廠,前段時間因為推廣棉花,現在搬到縣里去了,你可以去看看嘛!”
“行,那就去看看。”
隨后,蘇陽帶著古麗一起去了古蘭街。
古蘭街是民族街,基本都是當地維族人,街上的店鋪都是嚴格遵循著民族的飲食和風俗,比較清真。
街道的拱形門廊上,纏繞著干枯的葡萄藤,褪色的藍漆木牌用漢維雙語寫著“古蘭巴扎”。
剛踏進石板路,烤包子坑里騰起的白霧就裹著孜然香撲面而來,戴白帽的老者正用鐵鉤翻動著金黃的馕餅,銅壺里的磚茶在炭火上咕嘟作響。
“亞克西姆賽斯!”
賣哈密瓜的姑娘笑著用圍裙擦手,古麗熟門熟路地接過遞來的瓜瓣,都是一起長大的朋友,那姑娘長的也是十分有特色,看到蘇陽熱情的遞上一塊哈密瓜。
蘇陽注意到每個攤位后都掛著艾德萊斯綢縫制的布袋,彩色菱紋在風里輕輕搖晃,像無數個小彩虹。
轉過曬滿紅花干的晾架,便來到了廢棄的種子廠,廠房的鐵門還沒關,里面的人剛搬走,看起來還比較干凈整潔。
一行人走進廠房,映入眼簾的是三排整齊的平房,每排約七八間,綿延三十余米。首排房屋前是個寬敞的院落,搭著停車棚,一排水龍頭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旁邊矗立著一臺銹跡斑斑的變壓器。
斑駁的水泥墻上,褪色的玉米產量圖表依稀可辨。墻角處,冬青與駱駝刺從裂縫中探出頭來,給這廢棄的場所平添幾分生氣,乍看竟有幾分校園的模樣。
“蘇陽,這里早年是養馬場。”古麗撫摸著斑駁的墻皮,眼中泛起回憶的漣漪,“我小時候常來這兒喂馬呢。”
“條件比想象中好。”蘇陽環視四周,腦海中已勾勒出藍圖。
首排作鑒定室,次排當倉庫,末排改成員工宿舍兼食堂。只是想到民族街的特殊性,他不免擔心會無意觸犯某些禁忌。
“巴郎子,你看這里怎么樣,大家伙離家也近,上下班也方便嘛。”大胡子推開一間屋子,里面還有很多剩下的桌子板凳,還有地上灑落的種子粒。
“這地方很不錯,有家的感覺。”蘇陽看向大胡子,“阿達西,你在這人脈廣,認識的人多,到時候招人的時候還得你多費心,技術方面.....”
話未說完,大胡子蒲扇般的手掌已重重拍在他肩上:“巴郎子放心,我們維族有句諺語說'鹽和馕要分著吃’,我辦事絕對不胡里麻湯!”
古麗蹲下身撿起顆玉米粒,忽然笑出聲:“放心吧蘇陽,這里的廠房是屬于民族團結辦公室的,阿塔和阿恰克都跟他們認識,讓他們幫你去談談就好了。”
民族團結辦公室是90年代南疆的叫法,其實跟街道辦差不多一個意思,但是多了一個統戰的職能。
“那就太好了,就心辛苦你們了,咱們再去里面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