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的考古價值,那是文化人的研究范圍了,他也管不著。
“巴郎子,那上面記載了什么,有多少篇記錄?”其中一人站起來問道。
“共計三百多篇記錄,文字約摸三萬多字,那我就隨機給大家讀上兩篇,究竟有什么價值,大家各自分辨吧。”
說著,蘇陽就準備翻動冊子。
現場忽然安靜下來,就連村里小孩的哭聲都停住了,被身旁的大人給捂住了嘴巴。
十里八村的鄉親們,都是來看熱鬧的,沒想到碰到這回事。這可是藏寶圖啊,聽一嘴都是賺的,個個豎起耳朵聽著。
蘇陽閉著眼睛,隨意翻打開其中一頁,按照筆記本上的記載,給大家念了一篇。
六月十二,晴
東壁主礦道現滲水,令匠人用駱駝皮囊引流。老趙頭帶后生以鐵釬探脈,測得冰層下三丈確有冰玉礦帶。總辦遣人往吐蕃采買新式鶴嘴鋤二十柄,其鋼口較舊鋤利三分。午后稱量當日所采玉料,凈重四百斤有奇。廚子老馬蒸得榆錢饃三百個,佐以風干野黃羊肉,眾工飽食干勁足。
七月初三,霜
疏勒馬幫頭目來訪,其皮襖夾層藏龜茲通關文牒。暗囑工匠將邊角料碾作玉粉,裝入空鹽袋五十包。廚子老馬侄兒充作押運,攜葡萄干、核桃等物同行,實則玉粉每袋摻三十斤。聞于莎車改用駱駝時,有波斯商人驗貨,幸以浸硇砂水的粗布覆蓋,消解玉氣。今晨飛鴿傳書,貨已入朅盤陀國境。
十月初九,晴
運玉石三百斤往西域,途遇沙暴,暫存古爾班諾爾
蘇陽一字一語的念叨著,聲音從大喇叭上傳出來,聲音聒噪,但是聽的真切。十里八村方圓十里,只剩下蘇陽的聲音在空中飄蕩。
鄉親們面面相覷,臉上寫滿了困惑與茫然,顯然無法理解這些話語的含義。
然而在場的商客中,王步舉卻聽得真切。當他聽完兩篇內容后,眼中驟然閃過一道精光。
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蘊含的關鍵信息。
第一篇記載的是采玉的日常作業,詳細到每日的采玉數量。
王步舉在心中快速盤算,這些數字背后隱藏的,是一筆足以令人瞠目的巨大財富。
而第二篇則記錄了玉料的流向,若能順著這條線索追查下去,那些被運走的珍貴玉料很可能重見天日。
這個發現讓王步舉的心跳驟然加速。
環顧四周,他注意到其他商客眼中同樣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小冊子。
誰若能將其據為己有,就等于掌握了玉石行業的命脈。
屆時不僅財富唾手可得,更能在業內呼風喚雨,成為真正的行業翹楚。
名利雙收的誘惑,讓在場每個人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起來。
而那些考古隊的人,則充滿了擔憂,這冊子如果流入民間,對他們的考古事業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師傅,咱們要不要拍?”花甲老頭身旁的年輕人,低聲問道。
老頭姓陳,名元榮。
嘴唇微顫,攥著手里的拐杖。
“不管多少錢,都跟!”
尤其是聽到古爾班諾爾的時候,陳元榮他們一伙人神情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