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陽鋪開大紅紙,張軍手持毛筆蘸著墨水,在上面寫上“喜報”兩個大字。
寫好之后又盯著看了一會,才滿意的點點頭:“哈孜,把這個貼廣場上去。”
“嘿嘿,行嘞!”
哈孜克不認字,但是從他們幾個人的表情來看,肯定是跟過年一樣的大喜事,要不然也不會用大紅紙啊。
哈孜克連蹦帶跳的來到廣場上,糊上一層漿糊,將紅紙貼了上去。
“哈孜,一大早的貼的啥呀這是?”陳菊出門疑惑問道。
“俺不知道,反正大喜事唄!”
陳菊湊近看了兩眼,不由得眼神一亮,立刻回屋叫醒陳大明,“大明啊,好事啊!咱們村要成巴扎了!”
陳大明忽的醒了過來,光著膀子出來看了一眼,樂的合不攏嘴。
成了巴扎以后,他這地方可是敞亮,整個村子就這么一個小賣部,生意肯定能好起來,到時候就能賺更多錢了。
陳大明對著紅紙念叨著:“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二十五成集,一個月四個集....”
這里不像中原地區,兩三天就是一個集,一般相隔的都比較久,一般是每月兩個集,多的也就四個集。
畢竟這里地大,人少。村子和村子之間相隔的遠,需要趕馬車過來,所以時間比較久。
這會,村里的大喇叭忽然喊叫了起來。
驚醒了睡懶覺的那些人。
大喇叭播完張軍的喜報內容,隨后又放了好幾遍的《十八摸》《路邊的野花》《鐵窗淚》這些津津樂道的流行歌曲。
大家伙聽到這消息,習慣性的來到廣場上交換一手消息。大家都一樣,高興的跟過年似的。
以前都羨慕鄉里巴扎上的人,覺得他們是上等人,門口就能做生意,錢往自己家門口跑。現在他們也是了,喬木村也能成集了,該是別人羨慕了。
最為興奮的還是村里新規劃的門市部,原來那兩排靠大路的房子,現在都要蓋成門市部了。
那可比擺攤好啊,就算不是逢集,那生意也不會斷了。當初想著要扒自家的房子,都跑去跟張軍抗議,現在估計讓他們換,他們也不會換。
大清早的,廣場上就聚集了不少人。
而張軍跟蘇陽他們也走了過來,主要是安排后面的事情。
首先沿街的房子要扒掉重新蓋上,要按照統一的規定蓋,不說兩層小樓了,但也是紅磚房,門口朝外留著口,以后做生意用。
不想做生意的可以租掉。
實在沒錢翻蓋的,要么跟人家換房子,要么去借錢自己蓋。總之,房子蓋起來,以后就虧不了。
大家都懂這個理兒。
哪怕是借錢,也要翻蓋好房子。
剩下的就是拍賣會場的規劃,這事比巴扎的事還大,是個大工程。要不是拍賣會的引流,哪來這么多人過來。
經過前兩次的拍賣會舉辦,一次比一次火爆,充分說明了拍賣會的可行性。
“大家伙注意啊,咱們的拍賣會場要建兩層樓,那家伙最起碼要占兩畝地,上面搭樓板的那種,這是個大事,村里老爺們有想干活的,晚上到我那報個名,工錢嘛,小工一天十塊。”
大家伙聽著,覺得這是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