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黃呆呆的看著,蘇陽將其中一塊碎片輕輕一對,居然紋絲合縫!
這么一堆東西,肉眼怎么可能一眼找到!
隨后蘇陽便找出一個煤油燈開始加熱魚鰾膠,
食指在煤油燈焰上三寸處試溫,暗橘色火光映著他眼角的微塵。
魚鰾膠在銅勺里泛起蟹眼泡時,他倏地移開火源,這古法熬膠最忌過火,溫度高一度膠質就脆三分。
“玉有五德,膠有七候。”
所謂玉五德便是:仁不傷器、義不妄改、智辨經緯、勇斷殘朽、潔守本真。
所謂膠七候則是:初沸蟹目、二轉浮萍、三現游絲、四垂簾幕、五凝琥珀、六駐冰紋、七合太虛。
煤油燈的火焰在膠面上投下細碎的金斑,此刻正到第三候“游絲”境。
蘇陽輕輕捏起起一根竹挑針,蘸起膠液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拉出的細絲要似春蠶吐霧般不斷不散,長度需滿七寸。
這是明代《考工補遺》記載的“七寸膠”,短了則粘性不足,長了則失了陽火精氣。
“這是七候膠法?”一旁的陳元榮忽然驚出一語,他層在古籍中看到過類似的記載,不過并無人實踐過,眼下蘇陽的一舉一動跟書中記載一致,這才忽然想了起來。
“當年秦宮匠人補和氏璧,用的就是這'七候膠法',沒想到大,千年前的工藝居然出現在眼前了!”
在眾人屏息間,蘇陽轉動銅勺。
膠液表面開始顯現冰裂狀的細紋,第六候“冰紋“初現。
火候到了!
只見蘇陽右腕懸停如架梁,竹鑷尖端的膠液在將凝未凝時,精準點入斷面。
這手法有個名目叫“蜻蜓點水“,膠液要滲入玉質卻不掩天然肌理。
靜置幾秒后,第一塊碎片就這樣粘連上去。
在大家的注視下,現場一片安靜。
一塊塊碎片被依次拼接上去。
最后一塊半月形殘片契合進茬口后,他忽然取過備用的桑蠶絲細繩,在玉璧外沿纏出等邊三角的力學結構。
輕輕放在了一團棉花撒上。
第一塊玉器就這樣拼接好了!
“目前拼接已經好了,等靜置一會,就可以進行第二道工序的沁色修復,最后再用石榴石打磨就成了。”
在大家的一陣驚呼中,這種拼接已經是神來之筆了,滿打滿算才過去不到十分鐘!
陳元榮湊近玉璧,看到玉璧上的饕餮紋清晰浮現。
原本殘缺的獸目因碎片角度互補,在某個特定光線下會呈現開闔之變。這是商周玉工獨創的“陰陽雙面“雕法,非絕頂高手不能復原。
“看來精絕文化收到漢朝的影響頗大!”陳元榮喃喃自語。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