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種?
蘇陽一句話,讓原本嘈雜的鑒定科瞬間安靜下來。幾個老專家放下手里的活計,連正在泡茶的江老也撂下搪瓷缸子,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鏡,盯著他看。
“巴郎子,這話可不敢胡說啊?”江老語氣嚴肅,手指敲了敲桌面,發出“咚咚”的悶響。
“就是嘛!”旁邊一個戴著鴨舌帽的中年人插嘴道,“咱們和田這地界,自打有了喀什河以來,這玉石料子就這么十幾種,每一種都是從歷史中走來的,要是真有了新的玉種,咱們也能見證歷史了嘛。”
大伙兒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人好奇,有人懷疑,還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巴郎子,你該不會是被人抬了轎子,把哪個新鮮玩意當成新玉種賣你了吧?”
蘇陽也不賣關子了,將來時放在門口的化肥袋子給提了過來,小心翼翼地從里面掏出一塊碗口大的石頭,黃澄澄的,在日光燈下泛著油潤的光澤。
“喏,就是這玩意兒。”
江老瞇起眼睛,從兜里摸出個老式手電筒,對著石頭照了照。光一打進去,整塊料子透亮透亮的,玉質細膩,看著確實不一般。可越看越覺得眼熟……
“這怎么感覺有股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巴郎子,這不就是黃玉嘛?”
有人忍不住喊了一嗓子,大家才反應過來。
江老“嘖”了一聲,把手電筒往桌上一丟,沒好氣地說:“你個龜兒子,拿塊黃口料來糊弄老子?這玩意兒玉器廠門口堆成山,值幾個錢?”
蘇陽也不惱,笑嘻嘻地說:“江老,您要是不信,咱就用儀器測測唄。反正您這兒設備齊全,就當幫我個忙。”
蘇陽看著屋里的那些儀器,雖然用的頻率很少,大多數都是依靠專家們的肉眼經驗,但對于鑒定新玉種,還是需要科學數據的。
但既然蘇陽堅持,江老也不好推辭。
“行嘛行嘛,那你就鑒定嘛,但是這....得幾天的時間嘛,你知道咱們這里技術有限,有些結果還要拿到內地去做檢測,你要是等的話就等幾天。”
“沒問題江老,這鑒定費用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回頭拿來票子我報銷。”
“算球了,走公賬好了嘛,反正這也是我們鑒定科的分內工作。”
蘇陽也沒推辭,江老這種事也不是頭一次干了,要是有了準確的結果后,對整個鑒定科都是有好處的。
不過大家對這事,也沒抱什么信心,再鑒定那也是低級黃玉。
賣不上什么價錢。
中午,蘇陽跟著江老他們在國營食堂吃了頓便飯。
一盤青椒炒肉、一碟花生米,外加兩瓶冰鎮啤酒,總共花了不到二十塊錢。飯后,他騎著摩托車往店里而去。
建設路上人來人往,現在的光景可是比去年熱鬧多了。
自從“抱石軒”搞起促銷活動,不少玉器店也有樣學樣,在門口掛起了“大酬賓”“八折優惠”的紅色橫幅,有的還擺出錄音機,放著時下流行的《挪威的森林》招攬顧客。
以前,玉石行當的伙計都帶著股傲氣,碰上不懂行的顧客,連眼皮都懶得抬,更別說耐心講解。但現在不一樣了,蘇陽特意交代阿旺:“不管是誰進店,都得客客氣氣的,有啥說啥,別藏著掖著。”
于是,每天下午,抱石軒都會在店里擺上十幾張折疊椅,搞起免費講座。
搞的其他店里的伙計,開始不厭其煩的解釋了。
蘇陽站在門口看了看“抱石軒”這個金字招牌,陽光一照,晃得人眼暈。
推門進去,就見十幾個年輕的姑娘和巴郎子圍坐一圈,正聽得入神。阿旺站在中間,手里舉著一塊青白玉牌,嗓門洪亮:“這塊料子啊,您得看它的油性!就跟擦了大寶sod蜜似的,越盤越亮!”
底下有人舉手問:“那咋分辨真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