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華指向村中心一個鋪著瓷磚、裝有健身器材的區域,語氣更顯復雜。
“那邊的小廣場,以前是村里的垃圾堆,夏天蒼蠅滿天飛,孩子們都不敢靠近。”
老人突然劇烈咳嗽起來,陳知行下意識想攙扶,卻被對方擺擺手拒絕了。
“不用扶,老頭子我還走得動。”
林耀華喘息著,指向遠處一棟特別氣派的四層建筑:“那是我們的村小學,懷東回來那年建的。您知道嗎,以前我們的孩子要走兩個小時山路去隔壁村上學。”
陳知行跟在林耀華的身后,越走,愈發顯得沉默。
道德和罪惡的交織,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
北榮市委市政府,真的做到了身為地方政府應該做的嗎?
如果真的做到了自已應該做的,那他們還會犯罪嗎?
北榮市本來是個縣城,現在卻是北榮市,表面上看起來繁華,可實際上呢?
陳知行沉默著,他現在似乎明白了林懷東請他進東寨的意義。
老人停下腳步,指向遠處一座并不算大的房子,甚至還是土房子。
“那是懷東的家...他這些年做了很多事,可唯獨對自已...沒做多少事。”
陳知行點點頭,卻忍不住問道:“林支書,這些變化...都是林懷東帶來的?”
林耀華的眼神突然變得復雜,他佝僂著背,沉默了很久才開口。
“懷東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90年代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學。那時候全村湊錢送他去的,每家出了五塊錢,那可是我們一個月的飯錢。”
90年代,一個月收入普遍在31--36塊,而如今一杯奶茶就得好幾塊...
老人的目光變得遙遠:“他畢業后在城里工作了幾年,2003年突然回來了。那時候村里窮啊,年輕人全跑光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土地貧瘠,種什么都活不了...”
“然后呢?”陳知行輕聲問。
“然后懷東說他有辦法讓村子富起來。”
林耀華苦笑一聲:“他確實做到了。先是修了路,接著是學校,后來是房子...您看到的這些,都是他回來后三年內建起來的。”
“村民們...都知道林懷東做什么生意嗎?”陳知行試探性地問。
林耀華的身體明顯僵硬了一下,他停下腳步,轉身面對陳知行。
老人的眼睛突然變得異常清明:“陳市長,您知道餓肚子的滋味嗎?”
不等陳知行回答,老人自顧自地說下去。
“我七歲那年,村里鬧饑荒,我妹妹活活餓死了。她死前一直喊‘哥,我餓’,可我連一口粥都找不到給她...”
林耀華的聲音哽咽了:“懷東回來前,我們村每年都有人餓死。現在呢?我們的孩子不僅能吃飽,還能上學,有病能治...”
陳知行感到一陣窒息般的壓抑。
他理解老人沒說出口的話,即使知道是毒品帶來的繁榮,村民們也會選擇視而不見。
“到了。”
林耀華在祠堂門口前停下,門匾上寫著林氏宗祠四個燙金大字。
“懷東在里面等您。他...是個聰明人,比我們這些老骨頭看得遠。”
老人最后看了陳知行一眼,那目光中包含著太多復雜的情緒,感激、愧疚、痛苦,還有一絲幾不可察的祈求。
“陳市長,祠堂后面有片老房子,是村里僅存的幾間土坯房。懷東特意留著沒拆,說讓我們記住過去。“
林耀華低聲道:“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確實該記住...”
陳知行內心復雜交織在一起,于情,林懷東無愧于鄉親父老;于理,他的確犯了法。
“對不起,這都是我們政府沒有做好工作,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
陳知行的聲音有些沙啞,他心情復雜,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林耀華苦笑了一聲,長嘆了一口氣,聲音顫抖。
“如果...您能早幾年來我們這里,可能...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