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將話筒轉向陳知行,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陳市長,將這次事件稱為體制性人權災難,您作為地方政府負責人,是否承認存在系統性壓迫?”
故意引用的負面定性,暗示體制存在人權問題,試圖引導陳知行承認政府過錯。
陳知行的心中也是冷笑一聲,用系統性壓迫這種西方媒體慣用的政治化詞匯,暗指政府本質不民主。
他甚至想不明白為什么省電臺居然都有這種崇媚洋外的人存在!
陳知行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來的記者會中文啊?我還以為他們只會用谷歌翻譯呢。”
當然,他也不是泥捏的,就好像沒聽懂對方話里的意思似的。
這話嘛,他也是在諷刺對報道的偏見和失真,西方媒體常依賴片面信息。
諷刺對方盲目崇拜,連基本事實都不核實,直接套用西方敘事
他轉頭對林山河笑道:“林組長,看來我們得重新評估外媒的中文水平了。”
會議室里響起幾聲壓抑的笑聲。
盡管罵的是外媒,可實際上,是說他周婷中文水平僅限于扭曲事實,缺乏客觀性。
周婷臉色一僵,隨即又拋出問題:“有觀點認為,強拆事件反映出華夏法治建設的滯后,您怎么看?”
她也有點惱羞成怒,這個北榮市長怎么這么難纏啊,簡直就是個泥鰍,根本拿不住對方言辭失誤!
所以,她也直接將這件事情上升為法治滯后,迎合西方對我國人治大于法治的刻板印象。
話再說回來,身為一個華夏人,張口閉口就是華夏法治建設滯后...你要按照正常口語化,那也應該是我國,或者是我們國家,而不是上升到整個國家!
華夏一詞帶有西方視角的疏離感,刻意回避我國的正式稱呼。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
陳知行摸著下巴:“就像評價一個人剛學會走路就說他跳不了芭蕾舞。”
法治建設需要過程,西方用自身標準否定進步是雙標。
“不過說到法治建設,我建議周記者先去查查貴臺去年那起勞務糾紛案,聽說貴臺到現在還沒給保潔阿姨補繳社保?”
周婷的耳根瞬間通紅。
攝像機后的攝影師忍不住噗嗤笑出聲,又趕緊捂住嘴。
直接揭周婷所在省電臺的黑歷史,反問她:你們自己都沒做好,憑什么指責別人?
“陳市長!”周婷提高音量轉移話題:“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華夏的言論自由,您限制媒體采訪是否...”
好一招以退為進!
故意將陳知行規范采訪流程的行為歪曲成限制自由!
“等等。”
陳知行驚訝地打斷:“剛才不是您擅自更改采訪提綱的嗎?”
自己違規在先,卻倒打一耙!
老子給你臉了是吧?
他轉向蔣濤:“蔣濤同志,你當過兵,知道什么叫倒打一耙嗎?”
蔣濤繃著臉,軍人的嚴肅表情出現一絲裂縫:“報告市長,就是自己違規還指責別人不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