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北湖巡視組乘坐飛機返回京城。
飛機降落在京城國際機場時,鉛灰色的云層壓得很低,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粒拍打在舷窗上。
陳知行拎著公文包走下舷梯,身后是林山河和巡視組其他成員。
停機坪旁早已停著三輛黑色公務車,中紀委辦公廳的同志正站在車邊等候。
“林組長,陳組長,辛苦了。”
辦公廳副主任劉志遠快步迎上來,接過林山河手中的行李:“陳書記在機關等您二位,說是要開個總結會。”
林山河點點頭,轉頭對陳知行笑道:“走吧,回去交差。”
陳知行嗯了一聲,目光卻掃向不遠處另一輛掛著特殊牌照的紅旗轎車,那是鄭老的專車。
車窗半降,隱約能看到機要秘書的側臉。
“你們先走,我隨后到。”他對林山河說道,隨后大步走向那輛紅旗車。
車門拉開,機要秘書正低頭翻看一份文件,見他上來,直接遞過一份檔案袋:“鄭老讓我交給你的。”
陳知行接過,指尖觸到檔案袋邊緣的鋼印痕跡!
參事室的專用封簽!!
陳知行心神震動,參事室??
他拆開掃了一眼,瞳孔微縮。
《關于關東省煤礦資源開發及監管問題的初步調研報告》。
落款是鄭紹庭,日期是一個月前。
“陶伯謙在關東經營二十年,省里三任省委書記都和他有交集,省國資委、國土資源廳、安監局...全是他的自己人。”
機要秘書聲音壓得很低:“這份材料是鄭老親自帶隊調研的,但證據鏈還不夠完整。”
陳知行合上文件,沉吟道:“上面什么意思?”
吳錚笑了笑:“陳建國書記已經和最高檢、審計署開過協調會了。關東的雪化了...但得有人去探路。”
話里的暗示再明顯不過,陶伯謙的根基在關東,要動他,就得從煤礦案入手。
而陳知行,就是那把探路的刀。
“什么時候出發?”
“元旦后。”
吳錚看了眼手表:“鄭老讓你今晚去家里吃飯...他有些話要當面交代。”
陳知行點點頭,將檔案袋塞進公文包。
下車時,吳錚突然又叫住他:“對了,你那個‘活閻王’的外號...現在部委里都傳開了。”
陳知行腳下一個踉蹌,差點栽進雪堆里。
還真是美名不傳,壞事傳千里啊!
陳知行微瞇著眼睛,這種私下里傳的外號,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會傳到明面上來。
而一旦傳到明面上來,那就證明這背后是有人在推波助瀾。
第二輪巡視開展之后,北湖巡視組是第一個返回的,還辦了這么大的案子
“有人想把我推出來?”陳知行立馬皺起了眉頭。
北湖還沒結案,連續辦了劉文龍、北湖、長天三個大案要案,陳知行的名字已經傳遍了京城。
但不會有人傳活閻王的名號!
“陶伯謙一系干的,他們想把你推到風口浪尖上。”鄭老的機要秘書開口。
捧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