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作為最早跟隨許元勝的親信,未來也會委以重任。
“你們啊,年紀不小了,也經歷了不少戰事。”
“就是不愛動腦子。”
“這點上還要多向許總兵學習。”
向天雷呵呵一笑。
熊鯤點了點頭。
薛泰華也是一笑,三人皆是信服許元勝。
“其實倒也不算什么難以理解的事。”
“一方面大勝軍備發展強過蠻國,拖延的越久,對我們越有利,將士們的犧牲也會更少,這也是我等盡力避免讓蠻國探子覺察我們有坦克和多管火箭炮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忌憚多來自于未知,我們越不動,蠻國那邊為了從西方索要軍備,越是會描繪出我們的強大。”
“而這種未知的強大,才會讓西方真的忌憚,真正動手了反而不美。”
“另外工業發展上我們要比西方短,沒必要爭一時之氣,避免展露軍力,靜默發展,也是利于我方的。”
許元勝笑著道。
“受教了。”熊延河和向軍龍皆是躬身抱拳行禮。
“另外這段時間內部訓練也不要停下。”
“步坦協同,繼續強化訓練,此刻多練兵,戰時少流血。”
“另外為了大決戰做準備。”“對于步兵方面,加強三三制步兵訓練手冊的訓練,這是冊子。”
“三人一隊,呈倒三角站位,百人隊伍可封鎖兩千平方的區域。”
“此舉也能避免在火炮和火槍進攻下,出現大的傷亡。”
“要盡快推進到步兵隊伍,作為以后步兵作戰攻堅的常規作戰方式。”
許元勝說道,遞過去一份冊子。
“過去步兵要遜色于騎兵,軍弩兵和火炮軍。”
“現在步兵是真的被重用了。”
“先是步坦協同,后是三三制步兵手冊,現在咱們的步兵隊伍,那是走出去都揚眉吐氣的很。”
向天雷笑著道。“陸戰之兵總算還是占據主導。”熊鯤自豪道。
“騎兵什么時候也出一份?”薛泰華笑著道。
“騎兵早晚會退出歷史舞臺。”
“這一戰或許是騎兵最后的輝煌。”
“這也是蠻軍最后的光輝了。”
許元勝突然沉吟道。
在場的人皆是一驚,稍后品出了味,火車都出來了,上次閱兵那個許元勝曾經乘坐的車子,他們也看到了。
隨著內燃機的加大投入。
具備防御的鋼鐵,快速機動,載人量多的車子,又豈是戰馬能夠比擬的?
“真是老了。”
“我等說不定哪天,也要退了。”薛泰華忽然感嘆道。
說至此,熊鯤和向天雷也都是臉露一抹難言的落寞。
“老將才是定海神針。”
“三位可不要懈怠才好,大勝才剛剛有衰轉勝,一切只是剛剛起步,還需要你們多多扶持。”
許元勝呵呵一笑,岔開話題。
“最起碼也要打敗西方諸國,讓大勝名揚天下,再談老。”
“呵呵,老夫還沒有去過西方的。”
“倒是要看看,早我大勝發展工業的西方,是一個什么光怪陸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