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組織各工廠和企業之間的彼此間交流,我希望商務司接下來在這一塊上,多多發力。”
陳輝紅恭敬道。
“你這個想法很好。”
“給他們機會碰面,讓他們不斷取長補短。”
“能者上,弱者下。”
“我看接下來,同類企業和工廠越來越多,以后難免會出現合并。”
“這一塊上,你們也要多注意,在合并的過程中,怎么保證原有工人和入股民眾的利益。”
許元勝說道。
“領袖真知灼見。”
“確實有人咨詢過,但也只是意向性,因為政府沒有下達具體通知。”
“商務司就沒有過多干涉。”
“即然領袖發下話,我會認真落實,保證被合并工人的入股民眾的利益。”
陳輝紅恭敬道。
“好了,去忙吧。”許元勝點了點頭。
又過去半個月。
很快第一年規劃,頭兩座三百萬人口城市的規劃落實了下來。
超乎大家想象的是,京城并沒有在其中。
選擇是分別是南方西川行省的省城以及兩江重鎮的省城,那里都擁有大量肥沃的土地以及接近灌溉用水,正適合大農業的發展。
且距離江南行省,走水路也比較近。
三座城未來可以彼此借力。
規劃一旦完成,開放房產領域給民間企業之后,已經閑置了半個月的建設司,立即行動了起來。
他們將會主導兩座大城的擴建以及城內房屋的改造。
在這個期間,也沒有排斥民間房產企業的介入。
兩城政府對于城內外征地和拆遷,也立即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這城內的房子好是好,我聽說還有電燈,還有電話呢。”
“據說上廁所,一沖就好了,不用再和過去那樣的旱廁了。”“就連洗澡,都不用接水了,站在下面,上面就能出水?”
“這么厲害?”
“我的天,過去皇上住的都沒有這么好吧?”
“誰說不是呢,聽說西方人都這么住的,這次建設司來的人里,我還看到了幾個金發碧眼的洋鬼子。”
“好家伙,真高大魁梧啊,而且說的一嘴鳥語,反正聽不懂。”
“那樣的房子,我們哪能買得起啊。”
“想想就算了吧。”
……
“這可不一定,政府要建容納三百萬人口的大城,現在我們的西川城人口也只有一百萬出頭,還余下兩百萬人呢。”“這人總不能從外面拉進來吧,肯定是周邊的人進去。”
“那也不可能。”
“就是進去住,也是周邊府城和縣丞里的富戶。”
“我們這些農民,哪有資格。”
一個個民眾紛紛交流著。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
“大城建好,周邊府城也要發展啊,會一點點把人口往城內送的。”
“到時候住不上省城的,可以住府城,哪怕縣城的也好,反正只要都是這樣的小樓房,我就滿足了。”
“政府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政府要土地實現新時代的機械化農耕,肯定會讓大部分農民入城的。”兩地的民眾紛紛的交流,有期待,有不敢置信,也有對未來好生活的莫名的迷茫,好像沒想到只是短短幾年,怎么變化那么大。
多數人祖祖輩輩都在地里求活,現在還能有機會進城?住上樓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