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原城八十里,走太行山井陘古道,乃是一條興盛了千年,也存在了千年的古道。
太行山乃是天下屋脊,西靠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自古以來便是晉翼豫交通要沖之地。
井陘古道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后秦皇一統六合,自咸陽開始修筑,連通太行古道。使得大秦帝國不但能更好的控制魏晉,更能將兵鋒通過此道,直達遼東。
這條古道,不單是大秦帝國書同文車同軌的代表。
更見證了華夏,數千年來的榮光。
秦將王翦,在此誓師伐趙。
秦皇崩于沙丘,從此道回歸咸陽。
韓信在此背水之戰,以少勝多。
郭子儀李光弼在此殲滅史思明,結束禍亂天下的安史之亂。
而在華夏最為昏暗屈辱無助哭泣的歲月之中,當滿清的慈禧太后,拋下宗廟社稷黎民百姓倉皇逃竄的時候,也是整個華夏大地,都在八國聯軍的炮火下哀嚎,在滿朝諸公只想著諂媚茍和的時候。
晚清名將劉光才在此,率領麾下綠營殘軍,拼死抵抗八國聯軍。
千年古道無聲的蔓延,承載著數千年的興衰榮辱,也見證著不斷變換的滄海桑田。
秦人,漢人,唐人,鮮卑人
契丹人,金人,元人
無數的人在這條古道上走過,最終都變成了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是過去的他們,是現在的我們,亦是將來我們的后人。
“乘舟楫于運河之上時,我感嘆過老祖宗的魄力!”
數千年的古道并不平坦,千百年來鋪在地面的條石,早被歲月雕刻得有了棱角,崎嶇不平。
朱標李景隆一行沒有坐車,而是騎著并不高大的口外馬,行走在古道之中。
馬背上朱標看著古道兩側,忽巍峨的山巔,忽又寬闊的平原景象,感嘆道,“經此古道,不由得要再次感嘆,老祖宗何止是有魄力。呵呵,簡直是為后世子孫,奠定了萬世的基業!”
說著,他看向李景隆,繼續笑道,“這基業...就是中華大一統,南北皆華夏!”
李景隆在馬背上,聞言苦苦思索。
片刻之后笑道,“還是太子爺您格局高!”
“哦?”朱標納悶,“此話怎講?”
“原先臣看運河也好,看這古道也罷,覺得只不過是古人修的而已。方便坐船,方便走路!”
李景隆笑道,“但經太子爺您這么一說,臣才明白列朝歷代的老祖宗們,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說著,他感嘆道,“臣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而太子爺您....能看天那么遠!這就是境界呀!”
“啊?”
朱標又是納悶,而后咧嘴大笑,“哈哈哈哈!格局?境界?哈哈哈,二丫頭呀,你嘴里總能冒出幾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詞兒來!”
“不是臣嘴里冒出來的!”
李景隆笑道,“是聽了太子爺的啟發之后,臣恍然大悟,由衷而發的感嘆!”
“哈哈哈!”
朱標再次大笑,“好好好!拍馬屁的功夫見長了,頗有些雅致之意了!”
“臣粗鄙之人,跟著太子爺您身邊久了,自然就沾了您的雅意!”
李景隆又是點頭哈腰,歌功頌德。
“那好!”
朱標笑呵呵的,“既如此,今日咱們君臣經此古道,你賦詩一首吧?”
“臣?”
李景隆張大嘴,“臣舞刀弄槍還行?作詩?”
“做不得?你可是少年時就被老爺子贊譽過,貴州子弟之中,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朱標撇嘴,“讓你做你就做!”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