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府衙之中,城內有名有姓有頭有臉身家最大的數十名大戶商人,低眉順眼跟私塾中的童生似的,戰戰兢兢的坐成幾排。
“本公來開封只為一件事.....”
一身蟒袍的曹國公李景隆坐在最上首,魁梧的身軀微微前探,像是一只在云端俯瞰地面的海東青,“賑災!”
聞言,大戶商人們的肩膀抖了抖,有人下意識的抬頭,但在觸碰到李景隆目光的剎那,馬上縮了回去。
“賑災,需要錢糧。”
“朝廷,遠水解不了近渴!”
李景隆聲音緩慢,語氣微微放輕一些,“所以本公才叫諸位來!”說著,他忽然一笑,“放心,本公可不是敲竹杠!”
接著,他突然又是語氣一變,“諸位,開封可不光是諸位的開封,河南也不光是在座之人的河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本公不是讓諸位,做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在本公看來,那屬于...道德綁架!”
“本公只是想說,諸位對災民施以援手,就當是為自己積德行善,日后必有福報!”
陡然,在座的大戶商人們,齊齊詫異的抬頭。
錢,以前有人跟他們要過。
但這番話,以前可沒人這么跟他們說過。
河南多災,但作為商人,他們是沒資格主動參與賑災的,因為他們不是有功名的官紳,做好事留好名的善舉一般輪不到他們。
但作為有錢人,以前他們也沒少出錢。
可那都是官府以賑災的名義,半強行的讓他們掏錢出糧。拿出去的東西,到底給了誰發到哪,他們一概不知。
“我也知道,諸位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賑災,也不同于在鄉下修橋鋪路。諸位拿出來的錢,諸位自己都做不得主!”
“所以...”
李景隆繼續看著眾人,“這回賑災,諸位捐獻的錢糧,本公會進行公示。”
大戶商人之中,一白發老翁起身,顫顫巍巍的開口,“小人斗膽請問公爺,何謂公示?”
“閣下是開封最大香油作坊的王東家吧?”李景隆溫和的朝對方笑笑。
“不想公爺您竟然知曉老朽的賤名!”王東家略有動容。
“老東家鄉野之家,寒門出身。”
李景隆再道,“三十年來赤手空拳,打下好大一份家業!功成名就之后,未曾忘記鄉梓,在老家修橋鋪路樂善好施,足稱得上一聲善人!”
“不敢當公爺謬贊!”
王東家搖頭感嘆,面露悲戚,“老朽老家祖墳都在陽武,黃河決口,多少鄉親父老變成了流民!老朽.....豈能束手旁觀!”
“老東家古道熱腸,乃當世典范!”
李景隆又贊了一句,“所以本公才說公示,越是您這樣的典范,越是不能讓你們寒了心!”
說著,他環視眾人,開口道,“所謂的公示,就是誰誰誰出了多少錢糧,一五一十的記錄,然后公示天下,使百姓知曉!”
瞬間,屋內人齊齊抬頭。
“而且是刻在石碑上,就立在開封城外,供后人瞻仰銘記!”
“嘶...”
屋內之人,倒吸一口冷氣。
“他們幾人,都是本公從開封府征調的書辦!”
李景隆指著門口,俯首站著的幾名儒生,“這幾位是開封官學的學監,致仕的官員,舉人......”
“諸位捐的錢糧,他們共同管理造冊。”
“每天,諸位的錢花在哪了,花了多少,亦都要一五一十的寫清楚,方便諸位隨時查賬!”
“嗡!”
屋里陡然之間,不大不小的喧嘩起來。
查賬?
商人何時能查官府的賬了?
就算是商人拿出來的錢,那也是官府的錢呀!
進了官府,怎么花怎么用怎么分,跟你捐錢的有什么關系?
你查賬?
你要造反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