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無跟朝廷虛報多報之事,凡有結余,一律送往京師。”
朱允熥越是聽,臉色越是凝重。
心中暗道,“想不到,他竟然在甘肅做了這么多事!不,他為朝廷也做了這么多事!”
“不過....”
高巍話頭一轉,“曹國公也不是完璧無瑕。他在甘州,擅自開邊....允許內地商賈進邊,販賣馱馬,從中抽取重稅。又在蘭州施行鐵器轉賣,使得不少鐵器流入番人之手......”
“哈哈哈!”
朱允熥聞言大笑,“這算什么瑕疵,這是不拘小節!”說著,嘆息一聲,“他那本就是窮地方,若不想點別的辦法,別說給中樞送銀子了,他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他又是邊將,許多事身不由己。你呀,太苛責了!”
“臣只是就事論事!”高巍俯首道,“即便沒有這些瑕疵之舉,甘州左進皆是膏腴之地,水土豐美,盡可養活肅鎮上下九萬余人!”
就這時,忽有腳步傳來。
聲音接踵而起,“恭喜殿下,肅鎮捷報!”
~
“大明洪武二十七年五月十八....”
“臣與肅王千歲領軍于塞上,剿不臣之番!”
“聞我天兵所至...”
大堂之中,兵部侍郎范從文大聲的念著甘肅的捷報。
“賊酋望風而逃,我三軍念及天恩奮勇追殺,斬賊軍首級三百。”
“偽元太保哈剌章逃竄哈密之外。”
“撒戶失加不知所蹤....”
“西番大族哈咎部,攜帶部族青壯四千余人,歸順我朝,匍匐于肅王千歲腳下.....”
大堂之中,隨著范從文的念誦之聲,東宮文武官員們的臉上,滿是不可一世的傲氣。
好似在邊塞疆場殺敵的是他們一般!
也好似統領大明天兵的是他們一般!
而朱允熥隨著范從文的念誦,眼神之中滿是狂熱。
“早晚有一天,孤也要御駕親征.........”
“仰皇上與殿下洪恩,我大明百戰百勝,國運昌隆!”
念畢,范從文躬身將捷報送至朱允熥面前。
“好,很好!甚好!”
朱允熥起身,臉上帶著幾分亢奮,“看看看看...傳諭天下,讓藩王們都看看,肅王叔一分錢沒要朝廷的,一樣打了勝仗。”
“還有曹國公,忠心王事從不居功,更沒有叫苦叫累....”
~~
“本王不累!”
與此同時,甘肅洮州衛城之中。
剛剛接見完西番各部酋長的肅王朱楧滿臉興奮,手舞足蹈。
對他而言,眼下的時光正是他人生之中,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領兵塞外,數萬大軍對他一呼百應。各部番人,對他俯首膜拜。
他第一嘗到權力帶給他的刺激!
“曹國公,孤與你一道,繼續巡視肅鎮各衛!”
朱楧看著坐著的,笑呵呵的李景隆,“你帶著孤,看看我大明的好男兒,好疆域!”說著,好似帶了幾分懇求,“行嗎?”
“自然行!您是肅王呀!”李景隆笑道。
對于肅王,他必須捧。
因為肅王未來的軌跡是,從平涼移鎮甘州,也就是李景隆現在的大本營甘州。而后在朱元璋死后,內附蘭州。
這里先不說朱元璋死后,肅王的內移代表著大明對西域的態度,從開拓變成了保守。就看看肅王日后的人生軌跡......
他將統領山甘,肅州,永昌,西寧,涼州等地的所有軍隊,共計五萬余人。成為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而李景隆捧他的用意很簡單,他現在還不能太張揚的大肆提拔手下的將領。那么他可以通過肅王朱楧,巡視西北各衛時,以朱楧的名義對這些人進行提拔,掌權。
這就是一出,借雞生蛋之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