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要有自己的上官和同僚作證,一般戰斗都是以伍為單位,有伍長統計。
第二就是物證,人頭是一個,還要檢驗他們的武器。
第三就是有兵曹參軍到現場查驗敵軍人數,再與報功的人數對比。
而且戰功文書還要層級上報,每個級別都要查驗,需要各級簽署文書。
若是有冒功,便會逐級追責,輕則降職罰奉,重則免職殺頭。
這就迫使他們這些官員嚴格審核,減少誤差。
而且軍功還會公示三日,若是有人被冒功,可以去找兵曹或者參軍申訴,
申訴后會重新核查人證,物證,和對舉報人對質,一擔查實冒功,作為人證的同伍其他人都會被連坐,一同受罰。
輕則判處杖刑活流放,嚴重者集體處死。”
王玄策雖然沒有帶過兵,可怎么說也是武將世家出身,對軍中的事務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當下便將他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跟李慎說了一遍。
軍中冒功可是大忌,要受到嚴重的懲罰。
“處死?這會不會有點太嚴重了?”李慎聽到這話瞪大眼睛,這可是連坐集體處死。
冒功罪名這么大么?
王玄策卻是點了點頭:
“王爺,冒功分幾種,第一種,就如王爺說的,將別人的功勞占為己有,這樣的事情是處罰最輕的。
第二種砍下自己人的頭顱,冒充敵軍領功。”
“砍下自己人的頭顱。”李慎驚訝的張大了嘴,現在的人也這么惡么?
居然還有人會砍掉自己袍澤的頭顱去領功?
“王爺,這并非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有。我大唐軍紀嚴明,軍法嚴厲,
但就算如此也不能全都避免。
還是有一些貪心之人會將死去的將士頭顱砍下來充當叛軍的頭顱。
為此才會有參軍兵曹去戰場上統計叛軍數量,再與報功數量對比核算。”
聽了王玄策的解釋真的讓李慎大開眼界,他這么邪惡的一個人,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招數。
這人得有多邪惡啊。
“那還有什么冒功的方法?”李慎繼續詢問。
“殺良冒功。”王玄策吐出四個字。
“王爺,殺良冒功是最重的罪責,若是查出來,整個伍,甚至是整個隊都要集體連坐。
報功的時候文書會查看頭顱,是不是老幼婦孺。
就比如這次的戰斗,叛軍里基本不會有老幼婦孺參戰,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追責,進行核實。”
“殺良冒功啊!”李慎聽到這四個字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殺良冒功歷朝歷代都有不少,而且就算如何嚴禁也是屢禁不止。
尤其是邊關最為常見,就連李慎這個門外漢都知道這件事。
(我以前真的有這個疑問,戰場上廝殺怎么記錄功勞,所以今天我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有的朝代真的會一邊殺人一邊砍頭,很多人都在砍頭的時候被敵人殺死。
相信很多小伙伴應該都跟我一樣好奇,所以我將唐朝的制度寫了出來。
人證,物證,追責,三管齊下,才能減低冒供的概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