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嗅覺也是最靈敏的,自從紀王來了西州,就有不少的商賈跟了過來,看看有沒有什么機會。
得知紀王在大肆剿滅叛軍后,就有人開始往西州這邊販賣貨物。
因為紀王的原因,西州百姓并不貧窮,他們賣棉花的收益要比賣糧食多了很多,
這邊還有非常多的工坊可以賺取錢財,這就給了商人們很多的機會。
“看來要不了多久,這里就會恢復往日的繁華。”
李慎此刻正帶著自己的親信爬墻頭,看著外面街道上人來人往。
不是他不想出去,而是他一出去就要凈街,就算是不凈街,跟著大批的侍衛,也會讓百姓躲得遠遠的。
走到哪里都會打擾那里的安寧。
所以無奈之下,李慎也只能趴在墻頭上看看外面的情形。
至于微服私訪這種事,李慎想都沒想過,尤其是現在這個時期,你知道哪個是叛軍?
遠遠的給你來一弩,反應都反應不過來。
“是啊,只要西邊的戰事一結束,恢復了西去的商路,臣相信這里絕對會更加昌盛。”
王玄策回應著。
“嗯,西邊的戰事估計應該快結束了,不過大軍班師回朝也需要幾個月時間,恐怕本王要在這里過元正了。”
李慎聽后點點頭。
“哎?對了,本王到這里幾個月了,為何前方沒有過來運一次糧草呢?
他們帶了這么多糧草走么?”
李慎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按理說前方早就應該過來運送糧草了啊。
可是自己等了幾個月也沒有動靜,那還確保個屁的糧草供應。
“回王爺,若是臣沒有猜錯的話,前方的糧草應該是就地解決了。
每攻破一個城池,就會搜刮出不少的錢糧,足可以供應大軍所需。”
一旁的薛仁貴解答道。
“你是說以戰養戰?”李慎立刻就明白了。
“以戰養戰?”薛仁貴先是一愣,他還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接著說道:
“不錯,王爺總結的頗為準確,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孫子兵法中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啥意思?”薛仁貴話音剛落,李慎立刻扭頭看向他。
剛剛薛仁貴跟他一通之乎者也,聽的李慎一愣一愣的。就不能大白話說么?
看來推廣大白話要提上日程了,這些自認為高人一等文人墨客,總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弄的那么復雜。
“仁貴啊,本王知道你熟讀兵書,但你也說點本王聽的懂的啊。”李慎沒好氣的抱怨。
這時一旁的周道務解釋道:
“王爺,薛將軍的意思是,國家之所以因為打仗而貧困,是由于軍隊遠征,物資不得不進行長途運輸,耗費大量了國力。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多次征調,糧餉也不用多次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征取后,
糧草補給在敵國解決,這樣兵員糧草都可得到滿足了。
又不會消耗國內的資源,不至于耗費國力導致百姓苦不堪言。”
(我睡了16個小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