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窮苦家的孩子很多都沒有名字,都是有一個代號而已。”
知道紀王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一旁的王玄策俯身輕聲說道。
普通百姓讀書的人不多,就算想要讀書,很多家里人也不會同意,畢竟負擔不起。
一張紙的價格就夠他們買米吃了。而且一個孩子讀書,家中就少了一個勞動力。
長大以后都不識字,怎么取名字?就隨便叫了。
李慎確實不知道,他生活的年代也沒有沒名字的。
他以為就算沒文化,也能請當地讀過書的人起一個,電視里不都是這么演的么?
村長啊什么的。
再不濟七個小花,大牛什么的也行啊,居然真的沒有名字。
李慎繼續查看,上面寫的很清楚,原來這倆孩子是兄妹,家中母親重病,長子孝順想要為母親做些什么,
在他看來至少讓母親吃一頓好的。
但奈何窮困,家徒四壁,囊中羞澀,眼看母親日漸消瘦,兩個孩子心急如焚。
最后長子決定鋌而走險,盜取客商錢財,為母親準備了一頓豐盛的佳肴。
事情很簡單,可卻難住了王玄策。
若是普通盜竊直接判罰便是,可這兩個孩子是為了孝道,希望在母親死前讓母親吃頓好的。
大唐律法講究一準乎禮,而這孝道偏偏就是禮,這與國法的秩序形成了沖突。
到底是禮大于法,還是法大于情,王玄策不敢決斷。
這件事很有可能被呈報給上面,造成一個先例。
這才找李慎過來,讓李慎定奪,也是把這個包袱甩給了李慎。
李慎看完也是眉頭緊皺,若是出于個人,李慎表示同情,他甚至還可以給點錢。
但是他是親王,要維護國家的法度,盜竊本就是有違國法,若是不罰,國法何在?
皺著眉頭,李慎回頭看了王玄策一眼,意思是你就是這么當長史的?
是不是有點過分了,這么大的事你讓我來做決定?
王玄策目視前方,好像是沒看到李慎的目光一樣。
“唉。”李慎嘆息一聲轉過頭,“那個是張家兄妹?”
五個孩子里就有一個女孩,其他的都是男孩。
這時那個小女孩和身邊的男孩走了出來。
“見過紀王殿下。”兩個孩子動作很是生疏,看來是跟前面的人學的。
他們知道眼前的這人是個大人物,很大,比他們見過的貴人都大。
“張家大郎,你是否盜竊了他人的財物?”李慎開口詢問。
“是的貴人。”
這件事早就調查清楚,他們也都已經招供了,李慎這么問其實是在想應該如何判罰。
“對了,你二人多大了?”李慎詢問道。
“回貴人,我十三歲,小妹七歲。”張家大郎回道,聽的出來他現在有些害怕。
剛剛紀王打人的畫面還在他眼前歷歷在目。
“你都十三歲了?”李慎聽到后驚訝的問道。
兩人看上去十分的瘦小,李慎感覺兩人都應該不到十歲,沒想到這個大的居然都十三了。
隨后他就釋然了,家境貧寒,兩人肯定吃了上頓沒下頓,瘦弱也是正常的。
想到此處,李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長安城里就看不到這樣瘦弱的人孩子。
(看了一些不開心的視頻,所以才寫了前面的東西,個人發泄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