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把他們做的事情報道出去,被朝廷知道了,他們不單單是會被治罪,還會遺臭萬年。
好在紀王府的報社不會多管閑事,只要不是大奸大惡的事情,他們不會多管官府的事情。
相反,要是有哪個刺史縣令做了利國利民的事情,報社還會大肆報道給他們增加人氣和聲望。
讓很多嘗到百姓敬仰滋味的官員,更加想要做出一些功績來,發表到報紙上。
這就是李慎的鼓勵式教育,做好事,受到別人的贊揚會心情愉悅。
三封信寫完,裝進信封封好,蓋上李慎專用的封漆。
“你們想想本王還有什么事情遺漏的么?”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李慎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夠面面俱到。
雖然這十幾年上位者培養了他的大局觀,但很多事情他也會遺漏。
王玄策沉思起來,把所有的事情梳理了一遍,身為長史,紀王處理的事情他都清楚。
好一會王玄策才抬頭:
“王爺,我們好像有一件事忘記跟陛下說了。”
“哦?什么事情?”李慎聽到后疑惑。自己還有事沒有跟老爹說的?
“王爺可還記得我們抓住的那上萬的俘虜?”王玄策問道。
“當然記得,怎么了?”李慎回道。
“王爺,那些俘虜是要被作為徭役的,明年將要押送回長安城。
還有我們的戰利品也要上繳給朝廷......”
“不可能,戰利品是本王的。”
不等王玄策說完,李慎便眼珠子一瞪。
“是是是,大部分戰利品是王爺的,可是還有不少的武器裝備和糧食馬匹這些不值錢的東西呢?
王爺是不是也要讓朝廷派人押送回去。
不然那么多俘虜就靠我們這三千人,恐怕看管不過來。
我們回長安運輸的東西太多了。”
王玄策連忙解釋,他們這次收獲太大了,焉耆的一百五十萬貫,剿匪又有幾十萬貫,
西州官場上訛詐來的錢財中除了一百三十萬貫上繳給朝廷,還有七八十萬貫是屬于李慎。
打劫工坊區的材料倒是不用運回去。
可剿滅幾萬叛軍留下來的馬匹,武器裝備,還有糧食這些不值錢的東西更多。
外加近兩萬的俘虜,靠李慎的三千人根本沒辦法押送回去。
王玄策話一下子讓李慎思索起來,他才意識到這個問題,運輸的隊伍太龐大了。
光是運送物資少說也要幾千輛馬車。
還有那一萬多俘虜呢。
“你有何見解?”李慎詢問王玄策。
“回王爺,這件事還是要稟報給陛下,讓陛下派人過來押送俘虜和物資。
反正這些人和物都是要上交給朝廷的。”王玄策建議道。
“可是....這些俘虜本王想要啊,這么多人修路,本王要省多少工錢?”
李慎睜大眼睛,看著王玄策,顯得很惆悵。
(各位各位,大家好,又晚了,沒有借口就是睡過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