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還為自己發現紀王府的第二支情報組織而憂心。
他很糾結,害怕自己老爹不知道,自己說出來會牽連李慎。
又有些擔心李慎弄出這么多情報組織有什么想法。
可是萬萬沒想到自己鼓足勇氣問出來后,結局居然是這樣。
紀王府不但有第二支探子隊伍,而且還有第三支探子隊伍。
他來的居然一清二楚,而他呢,卻根本不知道還有第三支。
連第二支他都覺得不可思議了。
“阿耶,紀王府怎么會有三支探子隊伍,莫非阿耶探查到了?”
李承乾沒有猶豫直接問道,這個可是大事。
李世民確實搖了搖頭:
“朕沒有探查紀王府,是老十自己稟報的。這件事應該有好多年了吧?”
李世民回憶了一下,然后抬頭看向王德詢問。
“回陛下,確實有好多年了,那年紀王殿下還小,估摸有六七年時間左右。”
王德點頭,時間太久,他也記不住了。
“六七年?可是兒為何不知?”李承乾驚訝,這么久自己都不知道,這情報做的也太好了吧。
“你自然不知道,老十設立探子也不是為了政事,而是為了紀王府內部的事情和監視商界的動向。
你以為他掌握整個大唐的商賈就靠整日在長安城胡作非為么?
各地商賈動向,有沒有物價變化,商品的流動方向,這都在監視當中。
還有各地商賈有沒有官商勾結,有沒有欺壓百姓,故意壓低價格。
這都需要及時的匯報上來。這支探子歸屬于大唐第一商會。”
李世民這次耐心的解釋著。這都是李慎向他稟報的,他也派人去查探過。
“這...商界需要這么龐大的探子么?”商賈賤籍,以前朝廷管理商賈也沒有用到這么龐大的情報組織。
“高明,你可知朕為何要讓你與老十多接觸?”李世民突然問道。
“阿耶是想讓兒跟十弟多學習他的一些想法。”李承乾連忙回道。
“不錯,你有沒有發現這十年來我大唐正在慢慢的改變,很多事情已經跟前人大不相同。
大唐已經開辟出新的時代,對時代,這是老十經常說的話,要與時俱進,跟的上改變的腳步。
不能固守成規,一成不變。
如今我大唐越來越富饒,大半功勞在于商賈,但凡事都存有利弊。
老十此舉就是在杜絕商賈的弊端。
這對朝廷非常有利,以往商賈奇貨可居,隨意漲價,背后都有各方勢力支持,官府不敢管。
但現在有了商會,老十可以管,他們不敢不聽,因為老十出售狠辣,就沒有他不敢做的事。
這讓百姓受益匪淺。
還有物資流動,老十曾說,物資流動可以看出一地百姓過得好不好,更重要的是,也能看出什么地方有異動。
若是大批物資流向一處,這里不是有異端就是有叛軍。朝廷可以早做打算。
這些你可曾想過?”
說完,李世民不再理會,而是默默的喝著茶,等待著李承乾自己慢慢理解。
教導李承乾如今是他唯一的工作,剩下的就是吃喝玩樂享受生活,若是那個逆子少惹點事不讓自己操心那就更好了。
李承乾此刻才恍然大悟,心中百感交集,沒有想到一向被世人看不起的商界,居然還有這么多的事情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