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芹也是京都大學出來的大學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但她太忙了,忙的沒有時間照顧這兩個孩子的教育。
至于芳草和張朝威,則是普通人,也就是小學文化而已。
面對教育真的是力不從心。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教育教給學校,讓老師來帶領。
而且,就想著孩子最大的才六七歲,正是玩耍的時候,怎么能這么小就逼迫孩子學這些東西。
然而,當看到優秀得耀眼的糖糖時,他們都被這個才三歲的孩子給驚艷了一把。
陳玖平時帶著她,也沒說逼著學習,更多的是帶著玩,然后平時互動方面,主要是把那些學識都穿插在日常里面了。
就比如,此時此刻,他們正在聽這個孩子吹奏一首好聽的陶笛曲子。
很短,但孩子已經吹得很流暢。
但這個曲子是孩子自己去海邊看日出的時候,自己突然悟出來的。
而那個陶笛是他們經過一個國家的時候,遇上一個街頭賣藝的人,當時年紀小小的糖糖就愛上了這種樂器。
二人毫不猶豫的去買了幾個回來。
大大小小,什么造型的都有。
張耀陽對于這種樂曲,腦子里有很多的譜子,只簡單的練習了幾天后,就已經能吹奏出來一首清新淡雅的曲子。
而陳玖在這方面始終停留在只會吹123的低級階段。
糖糖把張耀陽當作自己最好的榜樣,只要一個人安靜的待著時,就會拿著它斷斷續續的吹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聽起來是破碎不堪的調調,都連貫不起來。
但到了后面,聲線越來越流暢,氣息也足了很多。
偶爾兩父女興致來了后,還能聯手吹奏一曲。
此番還是第一次在人前吹出來,沒有想到效果這般好。
一曲完畢,所有人都從動人的旋律里面回過神來。
“咱糖糖以后也是一個小才女了哈!”
“唉……這么一對比,差距還是挺大的。”
因為他們發現,糖糖不光會說三個國家的語言,然后還能自主,這么小的一個孩子,就能抱著一本特別厚重的書籍看起來。
而他們張家的其余幾個小娃娃,連那個書名都還認不全。
張寶芹突然有些著急起來。
“不行,二哥,他們都是你的親侄子啊,你可不能厚此薄彼,也要將他們幾個培養成才啊!”
趙庸也是一臉殷切的看過來:“家里的事我們都不讓你操心,就這幾個孩子你帶在身邊照顧吧。”
“我和寶芹決定了,讓他們平時跟著你們學習,只寒暑假再送回來。”
他們不能因為孩子小就以此為借口,阻礙了他們的未來啊。
張耀陽笑了笑的道:“大的孩子來不及了,不能離開學校啊。”
沉吟了片刻后作了個建議:“這樣吧,我把孩子帶走,然后每個國家都讓他們待上一年半栽的,讓他們能去更廣闊的天地里面學習。”
至于以后,誰更想學什么,等他們經歷更多后,年齡也大些,再來重新安定下來,接受更正統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