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傳統婚姻禮儀中有三書六禮的說法。
三書是聘書、禮書和迎書。
聘書,定親的文書。
禮書,過禮的禮單。
迎書,迎娶新娘的文書。
六禮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納彩,是媒婆到女方家里提親。
問名,是女方家長接納提親,會將女兒的芳名和年庚八字交給媒婆帶給男方。
納吉,男方合過八字,沒有相沖相克等問題后,會給女方送去三書中的聘書。
納征,也就是現代說的過禮,會送上三書中的禮書。
請期,可以理解為訂結婚日子。
親迎,也就是迎親,舉辦婚禮,拜天地入洞房。會給女方一紙文書,也就是三書中的迎書,可以理解為現代的結婚證,但還有些區別。
古人很有契約精神,但封建社會是男尊女卑,大眾能夠接受休妻,但無法接受休夫的說法,休夫一詞最早也是出現在戲文之中。
休妻還得寫休書,也就是現代的離婚證。
雖然現在這個時代將三書六禮簡化很多,但江湖中人還遵循老傳統,三書六禮一樣不能少,尤其是林遠山,明教教主,給自己徒弟定下娃娃親,不可能略過聘書這一步,所以林斌現在才有此一問。
這也是為什么要下聘書的原因,以前通訊不方便,誰家兒女定了親事,外人未必知道,萬一哪天男方反悔不認賬,聘書就是女方唯一的證據。
林斌和陳子欣定的娃娃親有聘書,林斌沒有見過,但林遠山說有,是在陳鴻儒的手中。
“有。”夏蓁點了點頭,不過隨后還要說什么。
但林斌卻是接過話茬,笑嘻嘻的說道:“有是有,不過暫時拿不出來。可我林斌也不是三歲小孩,就憑你的三言兩語,我就能相信?”
有圖有真相,沒聘書說個蛋?
夏蓁也笑了,臉上浮現一副‘我就知道你不會相信’的表情,而后拿出手機說道:“我雖然暫時拿不出聘書,但我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