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漢子也沒臉再繼續待下去,灰溜溜跑了。
其他人都安撫起李復興,說幾句那漢子的不是,態度顯然偏向了李復興。
一直鉆到地下十二米,地下水才開始往上冒,但水壓不足,沒冒出鉆口。李復興指揮著大家開始干活,把塑料管順著打好的孔放下去,安上井頭。
井頭是用一節大概八公分長的鐵管子做的,里面有活塞桿,跟加力把連接,活塞是橡膠的。
“這就齊活了?”
李復興沒答話,直接握住加力把,開始壓。
壓了六七下,渾濁的井水就從井頭的鐵管子中流了出來。
在場的人,包括老支書在內,都瞪大了眼睛,很是興奮。
“快拿桶,不能浪費了!”老支書大聲道。
李復興把位置讓給李德軍,說道:“三叔,你來接著壓,一直到水變清為止。”
“好,我來。”
李德軍擼起袖子,搓了搓手,接著握住加力把,按李復興剛才的頻率開始上下壓了起來。
這可比去挑水方便多了。
其他人也覺得很有意思,都想試試,便輪流開始壓水,壓出來的水都用桶接著,立馬就有人挑著去澆地。
十多分鐘之后,出來的水終于漸漸變清。
“好了。”李復興連忙道。
此時,大半個李家莊的人都圍在外面看熱鬧。
他們都是第一次見這樣的水井,看向李復興爺爺奶奶的眼神中都是羨慕。
肯定是第一次見啊!這種壓水井是在八九十年代才推廣開來的,那時幾乎農村的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這樣的壓水井。
村里的老頭老太太們得知這壓水井是李復興為了爺爺奶奶用水方便打的,都夸贊李復興有孝心。
看看別人家的孫子!
再看自己家的,一個個沒個正型,天天吊兒郎當,就氣不打一處來。
老支書湊到李復興身邊,低聲問:“復興,這些零件花了多少錢?”
見李復興真打出水來,他心里便開始盤算,在村里打幾個,方便澆地。要不單靠那口泉水,效率太低了。
李復興大概明白老支書的想法,也支持他組織村民在村里多打幾口這種壓水井。
這樣一來,他們家的壓水井就沒那么顯眼,不會總被人盯著,要不難免會有人眼紅。要是村里多幾口這樣的水井,就不用那么擔心了。
此外,李復興也覺得,這種壓水井能提早服務人民是最好不過了。
起碼能在三年困難時期,發揮一點作用。
可以預見,這種壓水井打的多了,地下水位勢必會繼續下降,對以后不好。但現在誰還管得了那么多?活過這三年才是最要緊的。
“一共花了三十。”李復興如實說。
壓水井一共就那么幾個零件,用的鋼鐵也不多。要是大規模生產,成本應該用不了三十。
“這么貴?”
三十塊對城里的工人而言,可能不算太多,但對在農村掙工分的農民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要知道,現在在農村娶個老婆也才幾塊錢而已。
“咱們村之前那口井,花了多少?”李復興問道。
老支書這下沒話說了。
他斟酌片刻,咬牙問道:“肯定能打出水么?”
李復興道:“這是地下水,按說一個地方的地下水位是差不多的,從剛剛鉆的這口井來看,咱們村的地下水位應該在九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