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著給兩個孩子洗澡,看見兄妹兩人身上沒多少肉,險些又忍不住落淚,心里把那人渣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
家里沒有孩子穿的衣服,她只能出去跟別人借兩身。
他們院子里都處的不錯,因此很快就借來了,打了不少補丁,還不太合身。但眼下也只能先這樣了。
齊淑華煮了兩碗面,還弄了兩個雞蛋。
心里卻想著,該怎么把兩個孩子要過來。
雞蛋面條放在桌上,安寧雖然很想吃,但還是看了看哥哥,哥哥沒說吃之前,再想吃也得忍著。
“快吃吧。”
“大姨,我們不用吃這么好,能吃口飯就行,我能幫姨夫干活。”安康說。
在他眼中,不干活是不能吃飯的,所以他帶著妹妹投靠大姨,想用自己的勞動換吃的。
要不然,他真害怕大姨夫看到他們兄妹倆白吃飯,把他們趕走。
齊淑華嘆了口氣,但也因為外甥的懂事感到欣慰。
“吃吧,大姨和大姨夫還能養得起你們,安康,你早就該帶妹妹來大姨這,找大姨給你們做主。”
兄妹兩人道過謝之后,才開始吃。
“吃飽了就待在院里,別去外面,大姨去找你們大姨夫。”齊淑華坐不住,囑咐幾句后,就出門去了丈夫上班的機修廠。
機修廠是掛靠在第一軋鋼廠下的一個分廠,總共只有一千多個工人。
她丈夫何振華還是名車間組長,六級工,工資不低,前途大好。
唯一的心病就是沒有孩子。
“老何,我姐那兩個孩子安康和安寧來了,他們……”齊淑華把外甥的遭遇簡單說了說,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
何振華一聽,頓時有些激動,心里盤算起來。
原本他們兩口子是準備收養一兩個孩子,現在是困難時期,街道辦每天都在為那些進城逃荒的老百姓頭疼不已。
大人讓他們自生自滅還行,但孩子不能不管啊!
因此街道辦就鼓勵有能力的家庭領養孩子。
但因為并不知道領養孩子的性格、根底,所以并不保險。
可能有人會說可以慢慢教,總能捂熱乎,但孩子往往小時候就能看出秉性,幾歲大的時候,性格幾乎就已經定了。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些小時候壞,被感化變好的孩子。
但那終歸是少數。
“淑華,你先回去,我再好好想想,得把孩子父親那邊的關系給斷掉才行,要不以后可麻煩了。”何振華冷靜地說。
也不是怕孩子以后會跟他們父親走,他還是有這個自信留住孩子的。
而是害怕那個人渣仗著孩子親生父親的身份,時不時來鬧一下,那誰都不能忍受。
“行,我去買點布,安康和安寧都沒衣服穿。”齊淑華把家里的布票一塊拿了出來。
“直接買衣服吧,也不差這點錢了。”何振華說。
既然決定領養兩個孩子,何振華就不會小氣,該花錢的時候就得花,以他的工資,養活四口人根本不成問題,
回到車間,何振華的活也干的有些心不在焉。
工友們看出不對勁,打聽了一下,都開始給他出主意,大伙都知道,老何唯一的心病就是孩子。
齊淑華買完衣服回家,發現碗筷都洗好了,屋里還打掃了一遍,兄妹倆人哪都沒去,坐在門口等她回來。
這么乖巧懂事,她怎么能不喜歡?
何況這還是姐姐的孩子,有血緣關系。
“大姨,剛剛我好像看見給我們芋頭的恩人了。”安康跟大姨說。
“不是說不讓你們出去嗎?”
“大姨,我們沒出去,大哥是說恩人就在這個院里。”安寧替哥哥說話,生怕哥哥被大姨誤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