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
郜文宣瞬間雙眼一瞪,怒斥道:“小小窩奴,竟然如此膽大包天?!”
“他們膽敢冒犯我大唐,難道就不怕舉國上下盡數被屠戮干凈,化成一片白地嗎?!”
趙節搖頭失笑。
“蠻夷之輩,哪懂得這些道理。”
“除非對他們來說劫掠大唐有利益,便就這么來了罷了,畏威而不懷德之輩,五十年的改革下來,覺得自己翅膀贏了,便想與我大唐較量一番……”
“當務之急,不是說這些。”
“郜文宣,本官手中有陛下的敕令,還有三省下發的公函,憑著這些東西,本官要調集河北道所有折沖府的兵馬,前來抵擋窩寇!”
說話間。
趙節就伸手入懷,取出了一份李承乾親筆書寫的敕令,交給郜文宣查看。
郜文宣接過后掃了眼,二話不說,便下拜行禮道:“臣折沖都尉郜文宣謹遵陛下敕令!”
“崇國公放心,下官這就集結人馬,死守滄州,只是還望崇國公下令,讓滄州刺史府配合下官行事!”
“這是自然!”
趙節頷首。
“除此之外,還要盡快將消息送去河北道各地。”
“限期七日之內,河北道三十八個折沖府等等兵馬,必須盡數集結于滄州,誰誤了時辰,本官便依照軍法從事!”
調兵自然并非小事。
如果沒有天子的敕令和三省的公函的話,趙節是絕對不可能調的動兵馬的。
但還在他臨行之前,李承乾為了以保萬一,便寫了一份敕令。
敕令的內容。
是允準趙節調兵,并與薛仁貴共同執掌,從而以防渤海高氏煽動民變從而釀成大禍。
如今。
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渤海高適沒有翻出什么浪花來,但卻來了不速之客,敕令剛好排上了用場。
趙節下令之后,便走進正堂,將桌子上的公文丟到一邊,重新取來一張信紙,提筆書寫,并同時開口道:“郜文宣!”
“下官在!”
“本官寫一份書信,你派手下人六百里里加急走驛路迅速返回洛陽呈報于陛下!”
“后天日落之前,陛下要知道滄州發生了什么。”
“倘若本官日后知道你手下人延誤了時間,延誤半天,你就滾回去當大頭兵,延誤一天,你這個折沖都尉,就可以準備準備下輩子投胎了!”
“聽見沒有?!”
郜文宣頓時扯了扯嘴角。
洛陽到滄州將近一千四百幾,便是快馬加鞭,六百里加急,兩天之內都難以送到。
“大人,這……”
“本官不是在與你商量!”
“窩寇的人數,恐怕在十萬人左右,河北道兩萬兵馬,即便戰力超群,即便擊退了窩寇,也肯定留不下他們所有人的性命,而且還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所以這消息,必須要陛下知道,需要陛下派兵支援!”
“軍國大事,涉及河北百姓性命,必須要盡快再盡快!”
“是!”
“下官明白!”
……
大唐昌明元年,二月初九。
初春的天氣,還是有些寒冷的,不過好在邙山抵擋了從北邊而來的寒流,所以洛陽的天氣,還算比較溫和。
太陽漸漸西斜。
李承乾處理完一天的政務之后,正扶著已經初顯孕婦態的皇后蘇檀兒,在園林中緩緩行走。
溫和的天氣,閑暇的時光,身側還有愛妻相伴。
這一切都很美好。
只可惜……
“陛下!”
“河北滄州急報!”
“窩寇十萬人馬進犯滄州,安國公薛仁貴率部殊死阻敵,崇國公趙節調集兵馬,并派人六百里加急,請陛下出兵救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