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頭共進,共同發展?
好一個共同發展!
李厥一聽這話,氣得差點沒直接把桌子掀了,雖然極力管理著自己的表情,可眼神深處,卻充斥著不滿意的意思。
一旁的李象,則是有些發懵。
開辦學報?!
這對于他來說,自然是一件頂好的好事。
但…怎么聽起來,總是感覺不太對勁呢,李象憑借著自己對李承乾的了解,感覺這事,頗有問題!
“不對!”
“這怕不是父皇的試探吧!”
念及至此。
李象瞬間壓下心中的喜意,站起來后躬身一禮,沉聲道:“父皇,兒臣有幾斤幾兩,兒臣自己清楚!”
“若是舞刀弄槍,亦或者討論兵法戰法,那么兒臣自認為是可以的,但學報一事…這并非是兒臣所擅長的方面,恐怕不合適。”
“況且。”
“二郎的學報辦的很好。”
“即便兒臣真的辦成了一個學報,大概率是,也只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實際意義著實不大……”
聽見這話。
李承乾就不由得在心中呵呵一笑。
李象這小子,心思的確縝密,而且為人處事確實小心謹慎,從來都很有分寸感,絕不逾越雷池半步。
這不僅體現在他坦白水師講武堂一事上。
此刻他讓李象開辦學報,李象率先想到的,也是這是不是一次試探。
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而反觀李厥,雖然極力壓制著心意,表情管理也還算可以,但眼神終究把他給出賣了。
“唉……”
李承乾無聲的嘆了口氣。
“大郎。”
“朕說的乃是真情實意的話,你莫要再疑神疑鬼了。”
“而且你們兩個,真的以為《龍門學報》就這么好嗎,在朕看來,恐怕未然吧?!”
言罷。
李承乾看向李厥,問道:“二郎。”
“從正月到現在,你一共發行了四次《龍門學報》,就意味著辦了四次文會,這四次文會上,你們都論辯了那些問題?!”
李厥聞言,沉思剎那。
然而還不等他開口回答,李承乾就已經伸出手指敲了敲桌子,繼續道:“第一次,是王霸之辯。”
“第二次則是遼東治理問題,第三次是天竺局勢,第四次是佛道兩家……”
“你們談論的問題的確是好,但未免也太過于高大上了!”
高大上?!
聽見這個形容詞。
李象和李厥都是皺了皺眉,但轉瞬之間,頭腦聰慧的二人也就猜出了這個詞匯的意思。
“你們論辯的問題,是高屋建瓴,是深謀遠慮。”
“但無論是王霸之辯也好,還是遼東治理等等也罷,跟我大唐舊十道地區的百姓們而言,有什么很大的意義嗎?!”
“答案是,沒有什么意義!”
說到這里。
李承乾已經徹底收斂了臉上的笑容。
對于《龍門學報》,他的確是很認可的,因為這雖然是李厥一手操辦的,但根本上也是受他所控制的。
《龍門學報》發展壯大了。
對于他這個大唐皇帝來說,對于大唐朝廷來說,都是可以將其當成喉舌來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