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長史梁廣瀚聞訊而來。
不等他要敲門,書房中就傳來了李厥的聲音。
“是梁長史?”
“進來吧,本王剛好有些事情要與你商議一番。”
聞言。
梁廣瀚推門進入書房。
隨后,反手將房門閉上,躬身一禮,看著面無表情的李厥好奇問道:“敢問殿下,有何吩咐?”
“父皇剛才和本王說,讓本王明天去講武堂報道,在那里進修一段時間。”
“啊?!”
聽見這話。
梁廣瀚直接愣住了!
這是什么情況,這…這不對進吧!
“沒什么可疑惑的,在父皇眼中,他要的從來都只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儲君罷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本王和大兄都是不合格的。”
對于去講武堂進修,李厥并沒有什么異議。
講武堂建立至今已經五年了,早就不是貞觀十七年時的模樣了。
最鮮明的變化。
就是講武堂的學員從原本折沖府的旅帥,變成了最低級的府兵軍官,乃至是普通的府兵將士。
而學院人數,也一路暴漲。
除了這些人。
講武堂其實也已經成了一個大唐武將們的進修地。
無論是校尉也好,還是都尉也罷,甚至是中郎將一級別的人,都會來講武堂內進修。
當然了。
針對不同等級的學員,自然是有不同的教導策略的。
比如都尉一級別的,就會教導關于折沖府的日常訓練,乃至于戰陣在進軍之時的種種變化等等。
而對于普通將士。
所教導的就是如何聽懂鼓聲和軍令,如何在危急關頭結陣自保,如何使用各種武器等等。
除了這些。
就在不久之前。
李承乾還把李唐宗室之中,年紀未滿十六周歲的宗室子弟,但凡是四至建全的,都給丟了進去。
這么干,當然不是為了讓他們以后當主帥帶兵打仗。
只是純粹想要鍛煉鍛煉他們。
從而日后好把他們丟到邊疆地方去,當一個更為合格的人肉招牌為大唐朝廷賣命。
李厥估計自己去講武堂,應該會和這群人在一起進修。
“本王之所以在這里思索了這么久,主要是剛剛,察覺到了父皇話語中的一個隱晦的意思。”
“還請殿下明示!”
李厥坐直身子,雙手手肘摁在桌案上。
“父皇在敲打本王時,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本王的學報辦的并不算好。”
“而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關于府兵將士們所關心的勛官制度的!”
“父皇不會無端的說一句話。”
“他明面上說的是勛官制度,實際上,說的應該是勛官制度背后更為重要的府兵制度問題!”
這層含義,很好推導。
畢竟李承乾在敲打李厥之前,還跟李象討論過關于兵制的問題,李厥是聽在耳中的。
“不出意外的話。”
“父皇是想要借本王的手,開始試探性的提一提兵制改革的事情!”
“這對于本王來說,是個天大的良機!”
“如果本王抓住了,那兵制改革之后的武臣,就不可避免的會念本王的好,從而逐漸一步步的遠離大兄,轉投本王門下!”
“這,將會是本王與大兄爭儲的一個關鍵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