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還只是沒有真憑實據的猜測罷了。
“不管如何,西域局勢怕是都要變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兩個蠢貨聯合起來,去閑得蛋疼針對波斯人到底要干什么?!”
李象真是想不明白。
懷揣著這個疑惑,次日清晨,李象等人又重新啟程,繼續朝著西邊行去。
數日后。
李象一行人抵達秦州。
此地位于隴右道的最東端,離大唐的核心之地關中不過是咫尺之遙,氣候、水文乃至于環境,其實都大差不差。
秦州在漢代,有個更加廣為流傳的名字,便是天水。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
此地的地理環境,是大體如何的了。
而秦州的位置也極其重要,從此地往西南,就可以進入青海湖地區,而往西北走,則可以直接經過蘭州,進入河西走廊。
秦州大地,四野遼闊。
李象從官道上離開,進入鄉間小路,在看見正在歇息的百姓有就會下馬,取出炭筆和紙板,一邊詢問,一邊記錄。
“老伯,不知道今年地里的麥子,收了多少?!”
好在大唐雅言通行四方。
再加上秦州離長安不遠,所以,此地的百姓自然能夠聽得懂,陳思片刻就給出了回答。
“不到一斛糧食,但也差不了多少……”
唐代的斛,是個容量單位。
一斛糧食,大約是一百五十斤陳,倘若換作成年人食用的話,大體能夠吃上三個多月。
當然。
這只是理論上。
事實是,如果只吃糧食,飯量會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還不頂飽,而且這還是用尋常時候的壯年漢子食量來計算的。
倘若農忙出大力的時候,自然吃的更多。
李象又詢問了幾句之后,基本上就得出了一個初步的結論。
秦州地處渭水上游。
有充足灌溉水源且精心打理的田地,能夠產糧大概一百五十斤上下。
但這是上田中的上田。
水源這種東西是非常珍貴的,很多田地根本就難以自然進行灌溉,只能通過人力灌溉。
這樣的田地,叫做中田。
中田的糧食產量約末也就只有一百斤出頭了。
至于占所有田地大頭的下田,就是難以進行灌溉,只能靠天吃飯的田地,畝產量都不到一百斤。
如果百姓們在不仔細進行耕作,產糧會更低。
但是。
無論如何。
不說吃飽飯,起碼人是餓不死的!
因為有紅薯和土豆可以托底,李象向西詢問了好些人,詢問坦克過去幾年間新作物的產量。
平均下來,約莫能有個四五百斤上下!
這個產量,著實恐怖!
雖然紅薯和土豆不能當成主糧來吃,但架不住產量高啊,給麥子和粟米等主糧打輔助是非常好的!
“呼……”
“由此可見,隴右道秦州的百姓,日子過得尚且是可以的。”
“殿下,既然已經有結論了,不知是否就此回京?!”
聞言。
李象連猶豫都沒猶豫,便端燃搖頭。
“出來一趟,既然是為了調查來的,自然得仔仔細細的調查一番才是。”
“走吧。”
“繼續向西,看看河西之地的百姓,生活的又是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