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鐮兒看著差不多的時候,已經準備了一屋子的薄膜,老院子放不下,就放在新院的倉庫里。
南房那一排,要么是雜屋,要么就是倉庫,也都修建得很寬敞,用來存放東西綽綽有余。
這里的習俗,還沒有辦新房酒,人不能住進去,所以喬家人還住在老院里,但那些新家具還有放不下的家當,已經安置進去了。
一畝地的薄膜一百文,十畝地九百文,田多的人家就要花費更多的錢,好在田多,賣糧能賺不少,雖然征走了大部分,也還拿得出來。
“鐮兒,買十畝地薄膜給九畝的錢,那我給十畝地的錢,能不能給我十一畝地的薄膜。”有村民問道。
“可以的。”喬鐮兒痛痛快快答應。
“鐮兒真好。”
薄膜看起來輕薄,但是一畝地的量折疊起來還是很沉重,有的一家子都來了,要么就是扛,要么就是用背簍背。
冬天也能有糧食收成,就是以前想都不該想的,所以大家都很積極。
因為買的人太多,甚至還有外村的,大家都排著隊。
喬家好幾個人在忙活,一畝地的用料規格是現成的,有多少畝地,按數量直接拿多少就是了。
到下一個的時候,對方的動作有點遲緩,慢慢地挪上來。
一看可不正是沈家人,經歷了這一場洗劫,沈家人元氣大傷,個個神情灰暗,垂頭喪氣。
再加上和喬家有仇怨,他們不能確定,喬家人會不會愿意把薄膜賣給他們。
如果有得選,他們也不會來這里買薄膜。
對于喬家人來說,生意是生意,只要給夠錢,其他的一概不問。
“你們要多少畝的薄膜?”馮氏問,臉上沒有一點笑意。
“六十畝田的。”柳氏說:“六個十畝,是不是要少六百文。”
“這是前面就說好的,給你們少。”馮氏也不啰嗦,給他們拿薄膜。
沈家人松了一口氣,只要有得買就好,也拿出了準備好的五兩四百文。
然后男人女人扛著薄膜走了。
喬家人本來以為,沈家人可能要鬧事,都比較警惕,不過沈家人買了就離開,沒有啰嗦。
果然,到了算賬的問題上,沈家人也知道輕重。
沈家六十畝田,那些田又相當的肥沃,一畝田種出一百斤出頭的話,保守就是六千斤,一斤算三文錢,今年就能賣到十八兩。
不但回本,還賺更多。
喬老太在旁邊算了一下,點頭:“咱們家也要多買些田。”
這里沒有賣的,就到附近的外村,比如沈家在外村就有地,為了避免豐收的時候有人惦記,沈家會收買當地村子的一些人,讓他們幫看著。
這個經驗可以借鑒。
那些外村的一邊排隊一邊討論。
“真的有用嗎?要是沒用的話,不是白白花錢了,這都還沒看見成果呢,咱們就來買,這么多的地,算下來可不便宜。”
“要看到成果,得好幾個月以后了,到時候別人田里都有莊稼,就咱們田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