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音父母都快要認不出來,這是他們的女兒。
原來化了妝后,人可以好看到這種程度。
大用的迎親隊伍到了,帶了一隊士兵敲鑼打鼓而來,一路鞭炮齊鳴。
一身紅衣的男人,騎在高頭大馬上,威武又俊朗,渾身清瑞正氣,滿目溫柔深情,看得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婦紅了臉。
凌音蓋著紅蓋頭,被人扶著從房間出來,大用目光灼灼,似乎穿透了紅蓋頭,看到了她的臉。
夫妻跪在高堂前,對女方父母和族老敬茶。
秋氏拉著凌音的手,一番好生叮囑,千般萬般舍不得。
凌老二則跟大用寒暄和交代,大用一邊聽一邊點頭,表情恭順認真。
那些各族老和長輩看在眼里,更多了幾分喜愛,已經是一個小領頭了,又天生這樣的氣勢,卻一點架子都沒有。
音丫頭遇到這樣的,的確是撿到了福氣。
等到時候差不多了,凌音被扶上了花轎,在炮竹喧天中,離開了家門。
她回頭看了一眼,透過朦朦朧朧的紅色,看到了站在門邊的凌老二和秋氏,眼圈一熱。
雖然喬家開明,以后隨時想回來都可以,可這樣的分別之景,還是讓她心中依依不舍。
以后她不光是凌家的女兒,還是大用的妻子,是喬家的兒媳,還會是孩子的母親。
她正在邁入新的人生,未來是挑戰,也是更大的幸福。
父母之恩,她也絕不會辜負。
花轎是喬家備來的,垂著如意結流蘇,貼著燙金的喜字。
村里人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看的花轎,嘖嘖稱贊,就說凌家丫頭這輩子要享福了。
今天來的人,比喬家想象的還要多得多。
不僅僅有本村的,還有營地的,還有附近村子的。
不說院子里快要沒處下腳了,院子外,都蔓延了一大片人影。
“哎喲,這咋招待得過來喲,人手不夠,食材也不夠吃的。”喬老太很苦惱。
雖然人來得多是喜慶,但這也太多了。
又招呼喬老大喬老二他們去買食材。
“喬家大娘,就不用了,我們是外村的,不是來吃酒,只是來看個熱鬧。”有外村人說道。
“是呢,我們就來助助興,不會給你們增加麻煩。”
大家一片應和。
“我們也沒有掛禮,來看一眼而已,等到新郎新娘拜過堂就走了。”
“可是你們來了不招待,我們作為東家怎么過意得去?”喬老頭道。
什么掛禮不掛禮的,喬家這個家底不在乎,大家來助興,就應該吃飽飯再走。
“喬家大伯,你就算招待,我們也不會吃的,我們就想看看小兩口拜堂,看看你們家的新院子。”
“實在過意不去,吃兩顆喜糖,喝兩口茶水,我們就滿意了。”
見大家這樣誠懇,又想到的確招待不過來,喬家二老趕緊張羅備好茶水,又拎出來一袋又一袋的糖來發。
但是這些外村人,還是有不少去掛了禮。
也沒什么,就是喜歡鐮兒這個娃子,就是覺得她能夠給大家帶來福氣。
她不僅僅是大田村的福寶,也是所有村子的福寶。
看著禮單不斷寫長,喬家人眼睛都有些發熱。
好鄉親,質樸真誠,讓人心里暖暖的。
“新娘子接來了。”有人看著路口,激動地喊了一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