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彭羕領下命來,在劉璋的示意下拱手告退了。
身為益州牧,劉璋每日的工作十分密集,少于清閑的時候,這不,打發走了彭羕的他剛準備起身活動一下,松一松筋骨的時候,就見到了親衛吳班上前稟報,荊州使者蒯良如約上門來覲見了,現下蒯良剛進入偏房等候,等待劉璋的召見。
面對上門的荊州使者蒯良,劉璋自然是放下放松的念頭,他思索了下,告訴了吳班一聲,讓他將蒯良引至后院的涼亭,他打算同蒯良一起飲酒賞雪,然后順便商談益州和荊州結盟的事宜。
吳班領命而去,他來到偏房,告訴了蒯良一聲劉璋的打算,而后為蒯良引導起了路來。
‘飲酒賞雪,好雅興。’蒯良對劉璋的打算評價了一句好雅興,同時他琢磨著劉璋這位益州牧,看來是劉璋從喪兄的悲痛中走了出去,畢竟離劉瑁死去,都二十余日了,其次若是劉璋還沉溺于喪兄的悲痛中,他也得不到召見,來不到州牧府上。
蒯良一邊走著,一邊在腦中思索著同劉璋交談時候的應對之詞,與此同時他的心情有些激蕩,想著總算有機會見到在劉焉亡去后,驟然上位益州牧的劉璋的面。
蒯良有些好奇,好奇劉璋是什么樣的人,畢竟自今年年初劉璋上任以來,劉璋先是平定了巴郡由荊州別駕劉闔煽動的叛亂,而后又是南下征討南中叟夷,緊接著又是平定和德中郎將趙韙的謀逆。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都說明了這位劉益州是文武通才,稱得上是位英杰。
其次益州士庶口中傳揚,劉益州親賢愛士,禮賢下士,不以出身定優劣,而是任賢取能,不拘出身,如主簿黃權、參軍彭羕,以及軍中的一大批將校甘寧、沈彌、婁發等,都算的上明證。
再加上這位劉益州更是難得的仁德無雙,寬宏大量,巴郡和南中的戰事中,有不少亂臣賊子反正后,依舊得到了一官半職,并且謀逆的豪族甚少被處以夷三族的刑法,能不殺的,這位劉益州都會網開一面。
‘高皇帝。’
思慮至此,劉璋的所作所為、人品心性,讓荊州使者蒯良腦中浮現了一位人物的身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