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來日討定張魯,當發兵關中,誅滅李榷、郭汜二賊,將陛下從李、郭二賊手中解救出來……上佐天子,下安黎庶,還關中父老一個太平。”彭羕聽的動怒,他意氣直發,向著劉璋請求道,但他的話雖然冠冕堂皇,可私下里卻藏著一個小心思。
黃權附和著拱手向著劉璋道了一句,他的話有些直白:“若是能解救陛下于水火,以明公宗室重臣,國家骨肉,可奉天子以討不臣,自是無往不利。”
聽的黃權此言,法正眉眼一亮,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悸動,沒由來的向著上首的劉璋看去,想通過觀察劉璋的面色大概猜測出劉璋的想法。
只是令法正失望了,他看到先是劉璋點了點頭,緊接著搖了搖頭,這讓他不免有些疑惑,他見劉璋所作所為和言語吐談,當是要做一番大事業的人,可劉璋卻否定奉天子以討不臣的良謀,難道劉璋無意于爭雄天下,只想著在蜀地躺平。
在黃權、彭羕和法正三人略微有些疑惑,但又不敢開口詢問的當下,劉璋緩緩道來,說出了他近來收到了一條消息:“李傕、郭汜自然是要誅殺的,可奉天子以討不臣一事,卻是沒有這個機會……王長史有書信遞來,言是自荊州傳來的關中消息,說是天子思念舊京雒陽,遣使向李傕請求東歸,十余次后總算得到了李榷的允許……這條消息從關中傳到荊州,再從荊州傳到我們這里,時間很長,或許現在天子已經在東歸雒陽的路上也說不好。”
‘壞了。’
在場的黃權、彭羕、法正三人皆是智謀之士,他們順其自然的推算了起來,若是天子東歸雒陽,關東群雄肯定會有和董卓一樣的角色跳出來,去將天子劉協搶在手中,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來,而不管這個挾天子的諸侯是誰,對于他們的明公來說,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彭羕大腦急速的轉動著,他想到了一個可能,登時讓他頭上冒出了細汗,更是凝結成了水珠滴下:“天子若是東歸雒陽,河北的袁紹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怎么都會派兵讓天子移駕冀州,巡幸鄴城……現在公孫瓚已經勢力衰竭,只能做困獸之斗,早晚會被袁紹所滅,袁紹到時候坐擁河朔之地,加之招撫夷狄之眾為用,兼之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而言順,南向以爭天下,恐怕難有敵手。”
方才歸順劉璋的法正擺出了自己軍議校尉的身份,為劉璋考慮了起來:“明公,兵曹之言,當需深思,袁紹據燕、趙之地,冀州戶口百萬,幽州突騎乃天下精兵也,以冀州之糧草,資燕趙之甲兵,兵精糧足,若是再加上挾持天子,掌控大義的情況下,實屬明公的大患。”
“明公,念及光武,不可不慎。”相比較彭羕和法正,黃權言語直白真切,直插要點,他搬出漢光武劉秀立足河北,自北向南拿下天下的例子,畢竟情況實在太像了,袁紹的事業起步和光武帝事業起步簡直是如出一轍。
幾人言語殷殷,向著劉璋出言諫告,劉璋心里卻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畢竟他是開卷考試,對袁紹是了解的,好謀而少決的袁紹八成不會去迎奉天子,這里不說是十成十,是劉璋考慮到了歷史走向可能會因為他而產生改變。
同時劉璋默然嘆了口氣,袁紹的確是東漢末年第一大boss,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如黃權、彭羕,處于蜀地閉塞之地,也知曉袁紹的赫赫威名,對袁紹甚是敬畏。
“卿等之言,我自是記在心中,天子動向如何,不是我們現在能把控的……當務之急,先料理了米賊。”
感謝各位讀者大大的月票,這里致上太歲誠摯的謝意!!!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