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袁紹想必也只是起疑,袁紹或可認為只是劉備的能力不足,武略不高,沒有蕩定黑山軍的能力,畢竟劉備生平屢戰屢敗,先為呂布竊據徐州,后為曹操擊敗,眼見著不是善戰之人。”
對于四方英豪,荀攸都有所了解,敘述起劉備的生平,說的是詳而盡之,這是他作為主簿該有的職業素養。
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荀攸不能不知,也不敢不知,畢竟他所侍奉的明公即是有囊括四海,掃平宇內的志向,他這位主簿自當通曉天下之事,以備劉璋的不時垂詢。
也是推斷和分析四方之事時,需要對各方人馬和勢力,以及有名望的豪杰知悉了解,不然兩眼一睜瞎,做不到知己知彼,也就不能百戰百勝了。
“卿言與孤心同。”劉璋頷首應了一聲,他心下揣摩,和荀攸所言相差不遠,認為袁紹并不一定會因為劉備未能剿滅黑山,而去認為劉備是記掛公孫瓚之子公孫續的原故,袁紹多半只是單純認為劉備軍事能力不行。
不過說來也是,劉備的軍事能力,確乎是劉備的短板所在,歷史上劉備早年間在北方流竄,吃了不知多少敗仗,拋妻棄子也不知有多少回,生平最后一戰-夷陵之戰,將蜀漢的家底近乎敗空。
可見劉備雖是打老了仗,一輩子刀槍中橫行,然而軍事才能并沒有得到多大提升,只可為將,不得為帥也。
建安五年的最后一個月,也是最為寒冷的時節,居于長安的劉璋無有他事,他只靜靜的等候著來自河東的消息。
……
河東郡與太原郡的邊界線。
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停下了追擊黑山軍的腳步,其一再往前就是河東郡了,是秦王劉璋的勢力范圍,其次他從斥候的口中得知,河東太守法正領軍臨近,和黑山軍殘部接應上了。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是以究竟是否進軍河東,繼續追擊黑山軍的殘部,同河東軍交兵廝殺一事,劉備自認還需上稟鄴城,由不得他來做這個主。
說到底,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作為客將的劉備,他有著自知之明。
此外對于黑山軍竄入河東,劉備確乎是樂見其成,蓋因他師兄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就在黑山軍張燕的營中。
公孫續即是師兄之子,劉備多少存了一分憐意,他不想見到公孫續受戮被殺,公孫瓚斷絕后嗣,無有人祭奠的景象。
再者早年間寄身于公孫瓚麾下,擔任平原相的劉備,當時同公孫續多有往來,他對公孫續這一后輩甚是喜愛,自是不愿見到公孫續為袁軍所擒,授首于鄴城東市。
因是如故,劉備對公孫續遁入河東,抱著欣然的態度,師兄之子得活,他這位師弟心下自是開懷。(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