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備起身,準備離開議事大帳的時候,張郃截住了劉備,他面上帶著一抹歉意,向劉備和張飛言道:“劉使君、張將軍。”
“麴將軍為人向來直切,說不聽點就是有些混,他方才的話,還請劉使君勿要記掛在心上,也不要同他一般見識。”
一旁的高覽也跟著言道:“麴義此人夙來狂傲,軍中諸將多有不喜,只是礙于他是大將軍的愛將,所以少有人同他相抗,劉使君且不要招惹他,也不要搭理他。”
在麴義離場的情況下,張郃及高覽出言安撫起了劉備,二人對于氣度非凡,甚得袁紹敬重,為袁紹出鄴城二百里親迎的劉備同樣敬重的緊,也為劉備方才不卑不亢的態度很是贊善。
因是如故,張郃及高覽沒有顧忌,在背后說著麴義的閑話,說來也是二人對恃功自傲的麴義早有一份不爽按捺在心中。
“多謝二位將軍告言,備心中現已有計較了。”劉備露著一抹淡然的笑色,拱手致謝了一句張郃及高覽的衷腸告誡。
言訖,劉備向張郃及高覽告辭,帶著張飛離開了議事的大帳,回到了自家部曲所立的營寨當中。
“主公。”留守營寨的趙云一見到劉備的身影,他立即就迎了上來,接著追問了一句道:“今日議事,可有什么異樣。”
劉備淡然的搖了搖頭,他應聲道:“今日議事,不過是敘功爾,諸將議定,以麴義為首功,其余人等依功勞大小排定。”
劉備風清云淡,沒有言及方才議事時怒氣橫沖的麴義,一旁的張飛卻是按捺不住,他宣言道:“方才議事之時,麴義那廝自恃功高,又以我等未能阻截住張燕和公孫續,出言輕薄于兄長,甚是無禮。”
趙云秀眉皺起,他以前在公孫瓚帳下從事,同麴義在戰場上打過交道,也聽聞過麴義的為人,是故他對麴義有此等言辭并無什么訝異,只是為劉備有所不值。
“麴義為人,云素有耳聞,其人自界橋一戰后,多曾自夸,若是非他,袁紹不得定幽燕也,麴義恃功自傲,脾性狷狂,以其為人,可觀其自敗…”
預言了一句麴義將來的結局,趙云安撫神色不悅的張飛道:“益德兄,切勿為此等宵小的話惱怒,確是不太值當。”
“望能如子龍所言。”張飛吐出一口濁氣,神色猶然還是有些不悅。
眼下劉備、麴義、張郃、高覽等人所屯駐的地點是太原郡,與鄴城只隔上黨郡而已,然上黨山路嶙峋,通行不易。
所故諸人議定的功勞簿,在信使的急促趕路下,勉強在建安五年最后一個日頭前送達了鄴城,遞到了大將軍袁紹的案頭上。
“善,大善。”袁紹一邊觀閱麴義等人遞來的戰報,一邊口中出言稱贊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