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三,前兩次拒絕了,第三次當應下了,明公當受領魏公。
這句話郭圖只在心中道出,沒有直白的在袁紹面前明言,他在等袁紹給出明確的信號,然后再去勸說袁紹接下天子的加封和獎賞。
“郭卿,聽聞近來鄴城有流言?其中語犯忌諱。”袁紹一邊似是不著意的問道,一邊向著議事廳的主位走去。
郭圖眼睛一亮,他立即回應道:“確有其事,鄴中士民相傳,以‘魏’字有宮闕之意,乃是道路旁高大的屋宇,因而附會起了‘代漢者,當涂高也’的讖語。”
“說是讖語中的‘涂高’二字,所言的就是‘魏’也,這取代劉氏的人,或是姓魏,或是與魏相干的人。”
“魏。”在主位入座的袁紹重重的念叨了一句‘涂高’所對應的魏字,神色間若有所思。
太過湊齊了,朝廷加封他為魏公,鄴中就有代漢之人為魏的傳言,同他所受封的魏公對照了起來,這不免讓袁紹自覺乃是天所注定。
或許,當應下魏公的封賞,以映對讖語所言。
郭圖察言觀色,瞧出了袁紹的意動,當下趁著議事廳內就自己和袁紹二人,郭圖近前言道:“明公,詔書三下,理當受之,不然屢次推脫朝廷的加封,就不由顯得有些托大,恐怕有損瞻望。”
“此外。”郭圖壓低了聲音,直白的刺破袁紹的本心道:“涂高,即魏也,今應兆天命,不可不受,不然為他人所得,恐將悔之晚也。”
“市井流言,不足采信。”袁紹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似是對魏公、涂高之事渾不在意,但他內心卻是悸動不已。
黎陽較鄴城不遠,不數日,將作大匠孔融抵達了鄴城,第三次向袁紹頒下了魏公的封賞,以嘉賞袁紹掃清河北,安定一方的的功勛。
而這一次,袁紹沒有如前兩次一樣拒絕,雖是底下的文武有人反對,比如田豐出言勸諫了一二回,但如今關中劉璋都受封了秦王,袁紹自認領下公爵也算不得什么了。
因是如故,袁紹頂著部分文武的勸諫,這一次應下了魏公的封賞,成為了繼安漢公王莽后大漢第二個公爵。
袁紹,為魏公矣。
見著袁紹受封魏公,前來頒發旨意的孔融有些不敢置信,他沒想到袁紹在前一個受封公爵的人是王莽的情況下,還敢領下公爵的封賞!
孔融心下有一二失望,可失望歸失望,但他也不好說些什么,畢竟旨意是由天子頒下的,他不過是一個傳聲筒,袁紹受與不受,與他干系不大。
也是袁紹把三辭三讓的場面活做全了,朝廷至少保留了一份體面,讓孔融心中稍稍有所藉慰,他這個天使不至于丟了朝廷的體面。
得到夢寐以求的魏公,袁紹于府內大擺宴席,宴請了身在鄴城的大小文武,擺出一副與人同樂的模樣。
‘吾為魏公,亦為涂高也。’居于主位的袁紹望著臺下歡愉熱烈的宴會場面,他于心中自得了一句,魏公說來倒也不重要,可魏公符合讖緯所言,卻是讓他不可不得。
取代劉氏的人,將是我袁氏也。(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