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
“報,黎陽有大批輕騎出動,觀其旗號,為顏良、文丑二將,而今正往延津北岸趕赴。”
一聲通稟傳來,曹操露出愜意的笑色,他對出謀的郭嘉說道:“奉孝,如你所料,袁本初果是派遣輕騎,調配到了延津來。”
郭嘉面色亦是含笑,他拱手向曹操言道:“明公,即是袁軍輕騎出動,身處白馬的難樓、蘇仆延一時間得不到救援,我軍的戰機當下已現也。”
“自然。”曹操朗聲應道,他發號施令:“著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為前鋒,統輕騎直趨白馬,吾統精銳為之后繼,今日定要攻破難樓、蘇仆延。”
隨著曹操的一聲令下,偏將軍關羽、中郎將張遼二人,統帥著曹軍輕騎往白馬城的方向席卷而去。
望著關羽、張遼離去的背影,曹操也跟了上去,他督促麾下步卒速速行進,以便能在關羽和張遼所統率的先鋒前部輕騎抵達白馬后,與難樓、蘇仆延的烏桓胡騎纏斗廝殺之時,趁機殺入戰場,一舉抵定勝局。
這也是曹操的無奈之舉,畢竟他麾下騎卒不多,不能只純用輕騎趕赴白馬擊破烏桓胡騎,只能先遣輕騎纏住往來如風的烏桓胡騎,而后精銳步卒趕到,上前攻殺被纏住的烏桓胡騎,步騎并進,借此擊破難樓和蘇仆延。
作為先鋒的關羽和張遼二人,一為河東人,一為雁門人,皆是豪杰之士,二人的關系在曹營中算的上不錯,尤其是關羽委身曹操,沒有效命曹操的情況下,關羽舉目無有親舊,他很是看中張遼這個朋友,二人之間的默契也就很深。
就如當下,關羽和張遼一邊飛馳趕路,一邊于馬背上討論起了作戰方案。
雖是曹操的要求,是讓他二人纏住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等到后續的步卒趕到,步騎并進,攻破烏桓。
但關羽有一二點不同的看法:“文遠,烏桓胡騎,貪于財貨,四散劫掠,分在四野,我軍突然趕赴,難樓和蘇仆延必然應對不及,其眾雖有五千余騎,但一時間難以召集,至多合攏兩千余騎,在半數左右。”
“于我等,卻是有可破之機。”
“云長兄言是也。”張遼先是應了一聲,而后疑慮了一句:“然我軍輕騎不過千余人,雖是我軍驍銳,加之難樓和蘇仆延的人馬一時間難以募集,但要想攻破倍數之敵,不知云長兄有何妙策。”
“無他,直以意突爾。”關羽神色淡然,給出了他的妙策:“我軍突至,烏桓必然震動,當此之時,揮師殺入,穿透烏桓的陣型,破之不難矣,只是不知文遠是否愿同我沖上一沖。”
“兄長即是有此豪情,遼豈能落于人后。”張遼朗聲回應了一句,須發之間豪情頓發,他作為雁門人,抵近夷狄,崇敬高尚力氣,慣于征戰廝殺,自然無畏無懼,膽氣壯烈。
當關羽和張遼統率的輕騎千余人接近白馬城二十余里時,身處白馬城下的難樓和蘇仆延自斥候口中得知了這條消息,正如關羽所料,這兩位烏桓大人大為震驚。
依著難樓和蘇仆延前面所知悉的消息,曹軍正在上游的延津謀求渡河,卻是沒有兵馬向白馬而來,只是不知緣何曹軍輕騎突然趕赴此地,且腳程極快,就將與他們發生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