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如荀彧所言,到了而今的寒冬臘月,天時給到了袁譚一定的壓力,讓袁譚不得不引軍退去,還于青州。
‘袁譚。’談及袁譚,曹操眼前浮現了一尊容貌,端正的身材,板正的身姿,面容談不上劍眉星目,但也是五官俊秀,有著世家公子的氣韻。
這是曹操對袁譚的印象,他和袁紹為多年的好友,對于雙方的子嗣都是了解的。
對于袁譚在袁紹退兵后,還繼續攻打泰山一段時間的行為,曹操感慨了一聲:“顯思倒是勤勉的緊,有袁本初早年的果決堅韌,到底是虎父無犬子。”
荀彧站在曹操的身后,他搖了搖頭道:“由不得袁顯思不勤勉,袁本初喜愛幼子袁尚,有立袁尚為嗣之意,袁顯思當是如芒在背,不敢懈怠。”
“興許是吧。”曹操頷首,只幅度不大。
于袁紹偏愛幼子、不喜袁譚一事,曹操作為半個身位的君主,他有著自己的見解。
如果袁紹干脆的立袁譚為嗣,以袁譚處于青壯之年,而袁紹年老體衰,一眾文武知有所歸,多半會向袁譚表以忠心,袁紹手中的權柄將日移,且袁譚多半會有驕色,不得磨礪才干和性子。
而若是像現下這樣,袁紹不立嗣君,且舉止上偏愛幼子,一來袁紹麾下一眾文武不知所歸,將忠勤于袁紹,二來袁譚感受到壓力,就會如眼下這般勤勉,不敢懈怠,以求在袁紹面前表現一二。
這也是曹操在曹昂為人長而賢的情況下,沒有明確的將曹昂置為接班人,而是如袁紹一樣,對幼子曹丕和曹植表現出喜愛,給到曹昂一定的壓力。
袁譚引去,泰山諸將臧霸、孫觀等人功勞不小,曹操給出了對臧霸、孫觀的嘉賞:“以臧霸為揚威將軍,以孫觀為振威將軍,其余吳敦、尹禮等將,賞賜各有差,以嘉獎諸將忠心不二,用心王室。”
“諾。”荀彧應了一聲。
論完青徐之事,曹操關懷了一句江南:“孫策驍勇,不亞于其父,今歲其人兵發江夏,戰情如何”
荀彧不徐不緩的回道:“孫策雖是驍勇,可吳地內有山越作亂,宗賊造逆,其人欲建功于荊襄,卻是難矣……今歲孫策兵發江夏,與黃祖、黃忠、劉磐等人戰,雖是小有勝仗,但劉景升招誘吳地的山越和宗賊作亂,孫策不得已引兵還于吳地,優先解決起了內部的紛爭。”
天色漸次明媚,風雪將息了起來。
曹操和荀彧立于城頭,久久不曾再語。
良久,曹操還顧荀彧道:“文若,依你之見,當今天下,四境之地的諸侯,當以誰為最強。”
“劉季玉。”荀彧干脆的給出了一個答案。
“為何”對于荀彧的答案,曹操追問了一句,只這句追問,似乎沒有道完,完整的一句,應該是‘為何不是袁本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