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
“公瑾。”孫策面色含笑,目光望向自柴桑趕回吳郡的周瑜:“一路行來,風霜加身,辛苦了。”
周瑜同樣面色含笑,他搖了搖頭道:“四海紛爭,宇內不定,正是英杰雄起之時,不趁此良機奮發進取,攪弄風云,反效山野之人,耕耘度日,豈不是大謬。”
孫策朗聲大笑,好似洪鐘大呂,他彈出手指,指向周瑜道:“公瑾胸腹之中,遠大志向存焉,非常人所能及也。”
你來我往,談笑一二后,孫策攜手周瑜踏入左廂房內,閉門深談了起來。
“秦王使者來此所為何事”周瑜率先開口,他向孫策問起了來自關中的使者。
孫策蹙起雙眉,應聲回道:“劉季玉遣使者來此,有意邀請我并力攻伐中原,道是攻滅曹操,討定中原后,將青徐之地劃歸給我,他只取兗豫。”
“今次召公瑾回來,說起來也是為了商議這件事情,就是不知公瑾你意下如何”
周瑜斟酌了一二后,他先是反問了一句:“伯符,你是打算和劉季玉聯手嗎”
“有這個念頭,只是還在躊躕當中。”孫策對著周瑜言無不盡:“江東偏鄙,遠離中原,若是天下有變,一時間難以濟事,而若得青徐之地,則可順勢圖謀兗豫,爭霸中原,逐鹿天下。”
談起爭霸二字,孫策眸子中精光湛湛,他對于當下所掌江東之地不甚滿意,畢竟江東不過揚州一州之地,比不上中原的兗豫和青徐等大州。
“如此,大事去矣。”周瑜搖了搖頭道:“青徐地勢陸通,為驍騎馳騁之地,我江東多水軍,騎卒寥寥,往爭青徐,恐是難以功成,此其一也。”
“其二,聞劉季玉與袁本初方爭于并州,交兵于上黨,豈能與我等遙相呼應,共伐中原,如果我們就此發兵,而劉季玉無所應,是我等獨與曹孟德相斗爾。”
“其三,伯符與荊州有血親之仇,當思攻伐荊州也,而今舍棄荊州北爭青徐,此非人子應該做的事情,理當以荊州為先,誅滅黃祖為上。”
一言至此,周瑜頓了頓,等待孫策蹙眉深思消化一二后,他繼續言道:“其四,我等大軍北上,江東空虛,如果這時候荊州樓船順流東下,一日千里,恐怕江東有傾覆之憂。”
“其五。”周瑜滔滔不絕,向著孫策言道:“今者荊州與江東,好比昔日的吳越,非吳滅越,即越滅吳,勢所不能共存,唯一國可活。”
“若得荊州,西規巴蜀,全大江上下,形勢益張,可稱號建制,立帝王之業,此王霸之道也。”
孫策閉目思慮一二,撫掌嘆道:“當如公瑾之言,若從劉季玉,大事確乎去矣。”
“此外還有一事。”議定了江東下一步的計劃,孫策接著向周瑜咨詢道:“張子綱上表規勸,以秣陵之地地勢險要,山陵一直連綿到石頭山,堪為都城,公瑾以為如何”
“秣陵者,楚武王所立,當時號為金陵。”周瑜談起了秣陵的過往:“以前秦始皇東巡會稽時經過秣陵,望氣者稱金陵地勢雄邁,有王者都邑之氣,因故秦始皇掘斷連山,將金陵改名為秣陵,以斷王者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