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見狀皺眉,剛要上前,卻被趙無塵喊住:“去幫忙分流人群,別讓他們都擠在一處。現在天氣炎熱,容易出事。”
蘇瑾強壓下心中的不適,帶著眾人巡視廟會。從進山的三條路線,到分散的活動場地,再到沿途的休息點和茶水供應,她事無巨細地介紹著。
“這里設了涼棚,讓老人孩子能歇腳。”她指著路邊的簡易棚子說道,“還備了些清涼茶,可解暑氣。”
“考慮得很周到。”清縣令點頭贊許。
一行人走到后山,只見幾排簡易茅廁整齊排列。清縣令停下腳步問道:“這些臨時茅廁過后怎么處理?”
“拆了吧,”蘇瑾輕聲道,“廟會過后也用不上了。”她的聲音里帶著幾分疲憊。
“明年廟會豈不是要重建?”有人問道。
蘇瑾搖頭:“明年的事,明年再說。這段時間運氣不太行,才特意辦這場廟會祈福。”
聽她這么說,幾位老爺的目光漸漸柔和。一個年紀輕輕就如此體恤百姓的道長,確實難得。
日暮時分,遠處又來了一群信眾,說是從青溪縣趕來的。他們衣衫沾滿塵土,臉上帶著疲憊,卻依然虔誠地向山神廟跪拜。
蘇瑾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陣擔憂。這么多人帶著希望而來,師父真的能實現他們所有的愿望嗎?
“做事要盡心盡力,做完便要放下。”趙無塵捋著胡須,目光慈祥地看著蘇瑾。夜色已深,廟宇內燭火搖曳,在他臉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今日來求神的人何止千數?若事事放在心上,如何能活?”
蘇瑾站在一旁,雙手交疊在身前,眉宇間的憂慮還未完全散去。她想起白天那個跪在山神像前痛哭的婦人,為了給病重的丈夫求藥,連最后一點積蓄都拿出來了。還有那個瘸腿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了三天山路才到這里……每一張面孔都刻著苦難,每一聲嘆息都飽含辛酸。
“大師兄說得對。”蘇瑾輕聲應道,但眼底的擔憂依舊未減,“只是看著他們……”她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
趙無塵看著這個師妹,不由得想起當年自己初入道門時的模樣。他走近幾步,拍了拍蘇瑾的肩膀:“人生百態,苦樂參半。你我雖為修道之人,卻也不能包攬天下事。去安排他們住下吧,莫讓人受了寒。”
蘇瑾點頭應是,轉身走向廟門。月光下,她的背影顯得有些單薄,卻又透著一股堅韌。
“這孩子心太軟了。”明悟道長不知何時來到趙無塵身邊,看著蘇瑾遠去的背影嘆道。
趙無塵微微一笑:“心軟不是壞事,只要懂得取舍。她悟性極好,這一點我倒不擔心。”
“趙觀主開導人的本事,當真了得。”明悟由衷贊嘆。他見過太多修道之人,或是太過執著,或是太過冷漠,像蘇瑾這般既有慈悲心腸又能適時放下的著實不多。
趙無塵正要說話,身后突然傳來一道充滿譏諷的聲音:“三玄大會時說沒錢,山神廟會倒是大方,又是施粥又是送藥的……”
澄理道長不知何時來到兩人身后,目光陰冷地盯著趙無塵。他身著一襲青色道袍,腰間掛著一串銅錢,在燭光下發出細微的碰撞聲。
“我可只是幫忙而已,”趙無塵連忙擺手,臉上露出幾分無奈,“錢都是我那小師妹賺來的。再說了,施粥送藥也是應該的,總不能看著人受苦。”
澄理冷哼一聲:“趙觀主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也不知是真慈悲還是假慈悲。”說完,他轉身離去,背影透著幾分不屑。
明悟看著澄理離去的方向,搖頭道:“這位澄理道長,性子還是這般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