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仲在城墻上來回大步走著,他一邊看著城下清兵們的動靜,一邊對自己的部下大聲喝道。
韓仲與孫三杰己是下去城樓,親自到各自負責的城墻上指揮己方哨隊作戰。只留下林道符,鎮撫遲大成,還有韓朝與溫方亮與王斗的中軍部一起在城樓上了望。
此時在甕城上的垛口垛墻處。還有城門左右兩側的城墻處,各個垛口上,己是密密麻麻布滿了舜鄉軍韓仲左哨與孫三杰后哨的軍士火銃手,他們架著火銃,只是向沖鋒前來的清兵們瞄準。
他們身上都是披著盔甲,有一些還是鐵甲。舜鄉堡現在共擁有鐵甲兩百五十多副,原來庫房內還有一百八十多副盔甲。由于首部為韓仲的左哨軍與孫三杰的后哨軍作戰,為了減少傷亡,王斗讓沒有參戰的韓朝右哨軍與溫方亮的前哨軍都將自己隊中的盔甲讓出來,給這兩哨軍士使用。
兩哨連上旗手護衛軍官等。共有軍士五百余人,舜鄉堡有四百三十多副盔甲,所以除了兩哨的兩百長槍兵個個身披鐵甲外,余者的兩百火銃兵也分到了一部分鐵甲。大部分也有棉甲或是皮甲護身。
由于還未近戰,所以城墻處各個垛口上防備弓箭的懸戶都是暫時搬開,方便火銃手們的射擊。
此時在左哨軍的韓仲這邊,聽到外面清兵的吶喊聲越來越近,很多軍士都是臉色蒼白,韃子兵威名顯著。不比以前各人殺過的匪徒山賊,各人臨敵的心理壓力非同小可。
不過舜鄉軍平時訓練嚴格,軍紀森嚴深入人心,特別是不久前規定的舜鄉堡守城軍法:作戰時,有回頭者捆打!擅行動者捆打!見賊大聲喧嘩者,被傷高叫驚走者,都遵照臨陣退縮,軍法示眾!
鎮撫遲大成帶著自己的軍紀隊不斷巡視,所以雖是生死攸關,不過還是人人肅立,不發一言。
左哨的四隊士兵,除了幾個從垛墻瞭望孔觀察敵情的隊官外,此時都是立在自己草廠旁的隊旗前,哨中一百名鐵甲長槍兵分兩排持槍而立,他們一排擊殺,一排視情況作為援兵。每隊的火銃兵也是同樣分成兩排,一排架槍在垛口上瞄準,一排持火銃立在后面,等待著自己的射擊。他們小心地看著手上的火繩,防止它燒完或是熄滅。
不止是他們,每隊戰兵中由堡內青壯男丁編成,拋射滾木擂石,傾倒金汁的輔兵們,他們也是靜靜地蹲立在自己的器械旁,緊咬著牙,只是一言不發。
城頭上一片安靜,只有猛烈的太陽直直曬射在城頭上。
各將兵披著厚厚的盔甲,各人臉上都是滾出豆大的汗珠,卻沒人去擦拭一下。
韓仲從垛墻處看著越來越近的清兵們,他也是緊張地吸氣,口中不住道:“小子們,給我穩住了!”
韓仲估計韃子兵早看出城門在甕城的左偏,所以向這邊推來的盾車竟有十五輛之多。盾車后的不遠處,也有眾多的韃子兵跟役,穿著棉甲,或是未著甲,推著七、八十輛的獨輪小車,上面滿載泥石等物,用來填取城前的溝塹之用。在這些獨輪小車的后面,又有十數個韃子跟役,抬著幾副簡陋的云梯,跟隨獨輪小車前來。
盾車推進,清兵吶喊如雷,眼見城外清兵己經沖進了五十步,這時城樓的中軍部響起一長聲的天鵝聲。
韓仲長刀前指,大喝道:“射擊!”
從甕城到左側城墻的眾多垛口、警鋪,馬面中,分布著第一層的左哨軍士五十人的火銃手。
他們一齊射擊,火銃齊鳴,噴射出了大量的火光與煙霧。
一時間。火銃的射擊聲響徹云霄。
不過前面那十余輛清兵的盾車前部與上部有厚實的木板遮護,木板上還鋪著厚厚的皮革棉被,舜鄉堡的新式火銃雖然犀利,五十步可以打穿清兵的棉甲。但是卻打不穿他們的盾車,韓仲部的五十個火銃兵一輪齊射,打得各輛盾車上的皮革棉被啪啪作響,彈丸橫飛,旗桿紛紛折斷。但是躲在盾車內的清兵死兵與弓箭手卻是安然無恙。
十余輛清兵盾車仍是快速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