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水相依的峭壁間,便鑿滿了無數的佛龕石窟,或威嚴或雄健,或活潑或清秀,一股濃厚的文明氣息撲面而來。
王斗看得嘆為觀止,王斗如此興致,他身旁的陳永福與秦軼臉上都露出自豪的神情。他們雖不是洛陽人氏,但這龍門石窟,同樣是他們的驕傲。
只有高史銀嘀咕一句:“一些石頭嘎子,有什么好看的?”
王斗微笑道:“高兄弟,不要小瞧這些石窟,這可是我華夏文明的精萃。”
高史銀道:“將軍說的是,確是精萃。”
他緊了緊自己的披風大氅,這里兩山對峙,便如一道風口,站在該處,寒風陣陣,極為難耐。在高史銀看來,瞧這些石像,還不如回營整些酒肉吃喝為妙。
秦軼道:“香山居士曾有言: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這石窟從北魏至北宋四百余年開鑿,有窟龕數千余,造像十萬余,更有歷代書法大家碑林精華。唐季褚仆射曾書伊闕佛龕之碑,堪稱唐楷典范。學生有幸,曾在洛陽游歷兩年,更在這伊闕留連多次,將軍若是有興,學生愿代為向導。”
王斗大喜:“有秦先生向導,今日定能載興而歸。”
……
當日王斗確是盡興而歸,遺憾的是,現在兵荒馬亂,這洛陽八景之冠附近沒有一個游人,未免美中不足。當地的蕭條破敗也讓王斗嘆息,或許,未來太平了,自己可以做點什么。
初十日一早,王斗與陳永福又領軍出發,龍門到洛陽城不到三十里,巳時末,他們大軍到達洛水的南岸。
宏偉的洛陽城如一副畫卷,威嚴聳立在冰封的北面,千里鏡中,可以看到董風門外著名的洛陽南關碼頭,碼頭上門樓那“洛汭嚴關”四個大字是那么清楚。
看著這座壯麗巍峨的城池,王斗嘆息不己,神都洛京,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然現在……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古人誠不我欺啊。
……
崇禎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這天,永寧城。